『最早期大腸癌』發現且立即切除,
完全根治率是100%。
劉輝雄 醫師
國人飲食日益精致化,罹患大腸癌人數逐年增加,
由於早期大腸癌不易有自覺症狀透過定期檢診,
可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行政院衛生署公佈86年台灣地區十大癌症死因,大腸癌排名第二,僅次於肺癌與肝癌。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日漸歐美化、精緻化,動物性脂肪及蛋自質攝取量逐年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取日益減少,是造成大腸癌增加的主因。就民國86年與85年比較死亡增減率來看:大腸癌為7.10%,是此三種癌症之冠,增加速度最快。大腸癌的早期發現與預防有關的定期檢診與個人生活習慣的改正,實在值得國人去力行與重視。
大腸癌不分性別,年齡層分佈:40歲以後急速增加,以60歲為高峰、50歲及7O歲次之。40歲至60歲之間正是人生與事業的巔峰,一旦罹患大腸癌,臥病不起,對家庭與社會都是最大的損失。能在大腸癌病巢仍侷限停滯於腸壁最上層粘膜層時的『最早期大腸癌』就發現且立即切除,其完全根治率是100%。
大腸癌早期發生時不易有自覺症狀,當有自覺症狀(血便、通便異常、腹漲感、貧血甚至觸摸到腹部硬塊)時,都已不是早期癌的階段。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唯一途徑是定期作大腸癌檢診,尤以高危險群:
1.45歲以上中、老年人。
2.三親等內血親有大腸息肉、大腸癌者。
3.高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低食物纖維飲食習慣者,更需定期檢查。
大腸癌檢診包括:
分述如下:
(作者劉輝雄為北醫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
(前台北市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亦為診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