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類固醇會抑制兒童生長?
   
  國內許多小兒過敏症病人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抗炎物質治療中,效果不錯,但衛生署指出,吸入性類固醇可能抑制小孩生長,平均一年少長一公分。衛生署要求藥廠必須在半年內在藥品說明晝上加刊這項警語。


    醫師則強調,儘管藥品可能有這項副作用,但吸入性類固醇治療不能輕易偏廢,應由臨床醫生仔細評估或代以非類固醇類抗炎物質治療。

    衛生署指出,包括口腔及鼻腔吸入的類固醇製劑,因為研究顯示用於小兒科病人後,全會造成小孩一年少長○.三公分至一.八公分,平均是少長一公分,這項抑制情形與用藥劑量和使用時間長短有關。

    根據國外研究,吸入性類固醇對於生長速率降低的長期效應,也就是對成人最終身高的影響,還尚不可知。至於小孩停止用藥後,國內罹患氣喘或鼻炎的小孩不少,許多生長是否會追上其他同擠,也還不清楚。

    有鑑於此,衛生署指出,廠商必須在今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前,在藥品說明書上加刊這項藥物可能有抑制生長的副作用,否則將依藥事法論處。

    國內學童的過敏罹患率是十分之一,鼻子過敏的罹患率則高達三分之一,估計有一百萬以上的小孩在使用這些噴劑。

    但根據長庚兒童醫院前院長謝貴雄研究發現,使用吸入性類固醇的小孩比起不用這項藥物的小孩,生長情形還比較理想。研判可能是用藥小孩的病情獲得舒緩,身體好轉有助生長,反而是不敢用類固醇的病童生長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