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 ? 鼻竇發炎 ?
Q:
醫生,您辛苦了:
有一事請教:
小兒目前滿五個月,日前發現孩子用嘴巴呼吸,且沒有元氣,嗜睡,但食慾不錯,200cc/五小時均可喝完,但因鼻塞而帶至小兒科處就診,醫生先是讓孩子吸水蒸氣,再以器具吸出黃黃的鼻涕,並開了鼻塞和化痰的藥水以及藥粉,說是鼻竇有些發炎。孩子自從吃了這些藥之後,病情似有好轉,但仍無精神,也很能睡,逗他也沒有什麼反應,只是直直的看著你,坦白說,我很擔心他變成傻子,看起來有點像.(我兒之前非常活潑且很愛笑,有人逗他更是開心),而且大便呈稀狀,且雜夾藥味。我很擔心,但卻無法瞧出什麼端倪,試問:這些感冒日藥會讓孩子昏昏欲睡嗎?如果停止服用,是否會有改善?請問如何判斷孩子有氣喘?鼻竇發炎是否會導致以後容易罹患鼻竇炎?一連串的問題,訧有勞醫生您了,請您在百忙之中撥冗回覆!辛苦您了!
憂心的媽媽
A:
憂心的媽媽
dryahoo.org.tw
衛教小組 葉大偉 醫 師回答
(P.S)認識鼻竇炎參考 及 兒童氣喘的發生及誘因 (葉大偉醫師提供)
認 識 鼻 竇
炎
※何謂鼻竇及其功能:
頭蓋骨及鼻腔、鼻竇之位置
鼻竇分為四種,兩側成對,位於鼻子兩旁的是上顎竇,上方的是篩竇,前上方是額竇,後上方的蝶竇(如圖)。鼻竇內有一層薄膜,其上有一細小的纖毛,藉著它的擺動,可以把鼻竇內的分泌物,經由鼻竇在鼻腔的排泄孔排到鼻腔內;由於鼻腔終年外界接觸,而鼻竇又有排泄孔和鼻腔相連,所鼻子受到細菌感染發炎時,分泌物增加黏膜會腫脹並造成鼻塞,此時鼻竇的排泄孔被堵住無法排出鼻竇中入侵的細菌及分泌物,於是就發生了鼻竇炎。
發生的原因及長期擾人的症狀:
鼻竇炎是感冒沒有完全治好重覆感染的結果,可以分成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鼻竇炎』的患者,多有鼻、膿性鼻涕,和鼻樑周圍、前額、眉下等處有壓痛感,甚至發燒、頭痛、全身倦怠虛弱、眼眶周圍腫痛。『慢性鼻竇炎』多起因於急性鼻竇炎沒有完全適當的治療好,或者本身又合併有過敏性鼻炎、鼻肉、鼻中隔彎曲、肥厚性鼻炎等疾病,以致於鼻腔和鼻竇的暢通受阻礙,那麼已經被感染的鼻竇,就會因為細菌在裡面不斷繁殖而成了慢性鼻竇炎,其主要症狀為鼻塞、膿性鼻涕、鼻涕倒流到咽喉中,咳嗽或起床後頭重感、頭昏、精神不能集中、記憶力減退等。
如何治療:
青少年人最容易罹患鼻竇炎,因為這年齡身體的發育還不完全,鼻子的不舒服又常被家長疏忽而延誤治療。所以當有以上症狀發生時,應儘快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以便做到適當治療。【急性鼻竇炎的治療原則】,一般採用藥物及局部治療,必要時施行上額竇穿刺洗滌治療,以促使鼻腔及鼻竇的通暢,三星期內會完全痊癒的。【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原則】,就必須以手術的方法來根治了,但一般都在14歲以後才手術為宜。對於過敏性鼻炎、鼻瘜肉、鼻中隔彎曲肥厚性鼻炎的患者也必需一併解決,手術效果才會好。
實施鼻竇內視鏡式手術治療法配合篩神經麻醉,效果良好,其優點在於出血少、痛楚、手術視野清楚,手術醫師可從容不迫地進行手術,徹底取出病態組織及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就如同再造一個新的鼻竇,需要好好保養,手術後的三個月,新而健全的組織才會在鼻竇內長好,因此手術後仍需接受定期的局部治療,必要時配合用藥治療,直到新的組織完全長好為止,再經半年的調養才算整個治療完成,如此鼻竇炎所帶來的苦惱也會煙消雲散。
兒童氣喘的發生及誘因
何謂氣喘?
氣喘係指病人的支氣管經過某些外來的「剌激」後會收縮變窄,管壁粘膜腫脹,管內分泌物增加而阻塞支氣管。由於呼吸道的不暢通,病人會發出類似汽笛「咻咻」的喘鳴馨音,病人會咳嗽、呼吸因難、喘息以及胸部緊迫的現象。但這些外來的剌激對正常人並不會引起上述支氣管的反應,因些氣喘應是具有某種的特異體質而受外來的影響才會產生。
無法自行選擇的特異體質
據調查,三分之二氣喘病童父母之一曾有過過敏症的現象,這些過敏症可能是氣喘、過敏性鼻炎、急性蕁麻疹、過敏性消化道疾病或異位性皮膚炎。例如父親為過敏性鼻炎,小孩為氣喘,這些線索暗示著:氣喘病童的特異體質可能跟遺傳有關。最近也有人曾報告若;父母之一為過敏症,則小孩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過敏,若父母皆為過敏,則小孩得過敏的機會為二分之一。
氣喘的好發時節
至於那些「剌激」會誘發氣喘呢?這可多了,下列幾種情形最為常見:
目前的免疫學已清楚地告訴我們,過敏原與免疫球蛋白 E 與組織中的肥大細胞結合後,肥大細胞會放出很多種化學介質如組織胺(histamine)及遲緩作用過敏反應物質(slow reacting substance of anaphylaxis),而使支氣管收縮產生氣喘。
我們也知道過敏物質係兒童氣喘的一項很重大的誘因 在台灣常見的過敏原有室內灰塵、棉花、微菌、羽毛…等,其中以室內灰塵為最多。
九成以上因過敏原而起
很多專家把上述因過敏而誘發的氣喘稱為「外因型」氣喘,而相對地把僅由其他誘因(如第1至第4項)所誘發的稱為「內因型」氣喘,若兩者皆會誘發,則稱為「混合型」氣喘。
臨床上大人的氣喘以「內因型」為主,而小孩子的氣喘則為「混合型」或「外因型」為主,百分之九十以直的小孩氣喘可說是與過敏原有不解之緣。
在瞭解了氣喘的發生及誘因後,讓我們來看看何以它日漸威脅到我們兒童的健康呢?
為何氣喘病兒與日俱增?
在各大醫院氣喘門診常有母親會問道:「醫生,患氣喘的兒童怎麼這麼多?我們小的時候也很少聽過有這麼多兒童患氣喘病。」這些母親們的質疑確實有幾分道理。
何以發生率一直增加呢?據筆者與許多專家討論的結果,可分為下列幾點:
如何給房間減過敏?
氣喘兒生活起居的照顧
家中有氣喘病兒對家庭而言是一個大考驗,有些家庭根本不把它當一回事,有的家庭則緊張兮兮地鬧得全家雞犬不寧。在國外常有氣喘病童的夏令營讓病童、父母甚至老師一起來參而國內卻缺乏這種活動。究竟氣喘病的父母應如何照顧病童呢?
冰冷的食物和劇烈的長跑是大多數病兒的禁忘
家長們在門診最喜歡問的問題是:「什麼東西不可以吃?」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怎麼好回答,但有一個標準答案是「避免吃冰冷的東西」,因乾冷的空氣會使氣管劇烈反應,而十分冰冷的東西通過食道時也易影響到相鄰的氣管,因此冰冷的東西應視為禁忌。此外各種食物則端視個人的反應而異,老人家視為「冷」的食物,如西瓜、橘子、甘庶或摩登的飲料如養樂多、汽水等在少部份的病人的確會引發氣喘,但並不能以一概全,因有很多的病人吃了上述的食物不發生氣喘。
一般小孩對某些食物是否過敏是很容易發現的,因為如果過敏,通常在吃後幾分鐘至一小時內便會發生咳嗽、氣喘,所以只要家長稍加注意即可以發現禁忌的食物。
「病童能不能運動?可做那種運動?」細心的父母發現病童劇烈運動後會喘,因此整天不許小朋友蹦跳。前面我們談過連續劇烈運動五、六分鐘以上可誘發氣喘,根據這個原則,劇烈的長跑是禁止的,尤其是寒冷的天氣,沿著小山坡跑,十之八、九會氣喘。
氣喘病兒的運動守則
至於有些書上說可以打網球,有些則說不可以如此激烈,究竟採信何者?其實打網球如果技術不好,打沒幾分鐘即需重新開球,當然就不會達到連續劇烈運動五分鐘以上,就比較無所謂。所以能否做球類運動則以個案情況而有所不同,例如打棒球是間歇性運動就可以考慮。至於一些能增加肺活量的運動如打太極拳、瑜旭術、游泳或一些較緩和的運動如健行,則較受一般醫師推薦,但是這些運動也並不是百分之百就一定不會誘發氣喘,專家建議,在做運動時最好先做二十分鐘間歇性的體操來熱身(如做五分鐘休息五分鐘),則氣管的忍受性可增強,較不易發生氣喘。
在成長中的兒童,運動是十分動要的,因此完全禁止兒童運動是不智的,所以父母應該瞭解運動的原則,要熱身,選擇間歇性的運動,若需參加較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如踢足球、賽跑可以向你的醫師商量,在指示下服用簡單的藥物即可以合群生活,奧林匹克史上已出現幾位患氣喘的選手拿過金牌,你知道嗎?
塵瞞無所不在
「醫師,你說我的小孩對室內灰塵會過敏,那尹該如何掃除呢?」在台灣的氣喘兒的皮膚試驗中,以室內塵即家塵過敏為最常見,約佔90% 以上。家塵的成份很多,含有瞞、貓狗毛屑、黴菌孢子或蟑螂的分泌物等等,難怪有時你也可以由醫學報導得知某種蟑螂也會誘發氣喘。
但是家塵的成份仍是以瞞為最重要,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瞞是一種體積極小的節肢動物(約0.2∼ 0.3 毫米長),要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瞞遍佈於每個家庭的每個家庭的每個角落,尤其是有舊棉絮和地毯存在的地方,並以人類脫落的皮屑為主要食物。塵瞞的過敏原最重要的是它的糞便,其次才是其身體,而縱使是死去的瞞也可成為過敏原。由於台灣的濕度如溫度非常適合於塵瞞的繁殖,因此塵瞞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過敏原。
「 家徒四壁」可少塵埃
人在家中常會吸入瞞類產生的過敏原。床上用品,尤其是床墊,瞞類的類量最多,因此臥室的衛生極為重要。減室內之家塵可使病人發作次數減少,因此常有些圖表會教你如何佈置一個減過敏原的臥室,其實這些原則都很簡單,如牆上不要放置不必要的東西(如掛壁毯、錦旗),不用厚絨窗簾或百葉窗方能少能惹塵埃,最好是家徒四壁才好整理。
不舖地毯,可改用塑膠地毯。每星期換洗枕套、床單,床罩用熨飛燙過,用橡膠或合成纖維的枕頭取代一般的羽毛或鴨絨枕頭並經常擦洗。勿讓小動物進入臥室,甚或不養貓狗。也不要讓小孩把玩具能或絨布娃娃帶到床上,因這類玩具有大量瞞。要經常保持冷氣機濾網的清潔。不可在室內拍打傢俱或被褥以免家塵飛揚,應以有集塵袋式的吸塵器清理室內。另外經常在陽光下曝晒床墊、枕頭、棉被及傢俱可以殺死瞞類。
最近的報告指出懂得環境的控制及避免過敏原,原病人氣喘發作的頻率可以減低至原來的八分之一,像這種不必受苦打針吃藥,只要用心一點去注意佈置的事情,我們只要能做何樂不為呢!
氣喘藥物
對患有氣喘病的兒童及其父母而言,氣喘的發作是可怕的。尤其是最初發病,一家很難保持鎮定及信心,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及經驗的累積,在應付氣喘的發作應會愈來愈得心應手才對。面對小孩氣喘發作應注意下列幾點:
給與噴霧劑則較快,大約五分鐘即可見效,若效果不彰,可每五分鐘一次,但最多三次,否則劑量太重會引起副作用,如經上述處理仍未見好轉,則需要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