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每種「呼吸道症狀」都須用藥? 

  呼吸道症狀藥物,包括有「解熱鎮痛劑」:可幫助退燒或止痛。「鼻血管收縮劑」:其作用尚未得到公認,但在鼻塞嚴重時不妨一試。「抗組織胺」:是抗過敏藥,由於鼻過敏時變化與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感冒)類似,所以很多醫師會試用抗組織胺以減少鼻水症狀,但醫學研究並不認為對病毒感染有效,反而有嗜睡的副作用(有些感冒成藥會加點「咖啡因」,以消除嗜睡)。「止咳藥」「潤喉劑」「化痰劑」:咳嗽藥水其實多只有安慰劑效果。目前只有兩種止咳藥(medicon及codein)被公認有止咳作用,但只適用於氣管炎早期的乾咳,而市面上化痰劑尚無一種被公認真正有效。「支氣管擴張劑」:可治療氣喘病人或所謂氣喘性支氣管炎病人的咳嗽,但服用可能有心跳快、心悸、手抖、亢奮、失眠。「類固醇」:是治氣喘另一有效的抗發炎藥物。「抗生素」:除非是中耳炎、副鼻竇炎、鏈球菌咽炎、黴漿菌感染,否則門診呼吸道感染很少有機會用到抗生素。

  醫師的處方,多是選擇最重要的或最不舒服的症狀,做重點的治療,幫助減輕病人的不適,而不須所有症狀都用藥,否則鼻水一個藥、鼻塞一個藥、止咳一個藥、化痰一個藥、喉嚨痛一個藥、頭痛一個藥、還要消炎的、還要胃藥-----豈不要吃十幾種藥才夠?其實只要病程過去,所有症狀都會跟著消失的,治感冒時,藥是越少越好。(王英明)

一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