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腹瀉有時要換奶粉?

  常聽說拉肚子的小兒必須吃一種「止瀉」奶粉或「豆奶」,才能恢復。為什麼要如此?這是因為有許多腸炎是發生在小腸,特別是某些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小腸黏膜有很多絨毛細胞,在發炎破壞後,有些重要消化酵素無法再分泌,例如乳糖酵素、蔗糖酵素。奶水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乳糖,當乳糖酵素缺乏時,喝下的奶水即不能消化吸收,結果又被拉了出來。有些成人因長大後體質改變,體內缺乏乳糖酵素,而喝牛奶會腹瀉,就是此道理。正常嬰兒很罕見缺乏乳糖酵素問題,主要都是腸炎後因腸黏膜破壞,才暫時性缺乏。

  為了避免越拉越厲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停止喝奶,或將奶暫時沖淡,減少對腸黏膜的刺激。由於奶水是一歲內小嬰兒重要食品,尤其是六個月內唯一食品;因為長期沖淡奶水會造成營養不足,當沖淡還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應該及時考慮使用不含乳糖的奶粉,做為乳糖酵素缺乏期間的暫時熱量營養來源。這種奶的蛋白質成份,有的是含牛奶蛋白,有的是含大豆蛋白(謂之豆奶或植物性奶),其共通點是已把乳糖去掉,而以其他醣類代替。選用大豆蛋白是為了預防腸炎後,有些病兒會造成續發性的牛奶蛋白過敏,所以不用牛奶蛋白。

  不過這些特殊奶粉並無止瀉作用,只是減少對腸黏膜刺激的暫時食品,在吃一段時間後,如腸黏膜已恢復,便可改回原來喝的奶。(王英明)

一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