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疫苗後,產生的症狀不一定是疫苗引起的

      --------聽說疫苗有很多令人可怕的「副作用」?

   各種疫苗由於保有其「抗原性」,因此會對人體產生許多不同的反應。我們身體要有某病的免疫力,必須得過這個病,有許多痛苦的症狀,痊癒後才會產生抗體,代價相當大。發明疫苗的目的,就是以最安全的方式,讓小兒事先不知不覺地「接觸疾病」,但不必經歷病痛的折磨,也不會有致命的併發症,最後產生抗體的效果卻是一樣;因此不應該有什麼不良「副作用」,或是比真正得病還危險,否則就不如乾脆讓大家直接得病算了。 

    已核准上市的疫苗,都相當安全。在研發疫苗時,科學家已把「病原體」的「毒性」去掉或減少,讓疫苗對人體的困擾,降到最低。即使因為個人體質、科技盲點,使少數人會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比率非常罕有,就整體而言,與疾病對人體的禍害相比,可說微不足道。

  很多所謂疫苗「副作用」,其實是小兒自己本身剛好有病的巧合

    平常小兒本就常常處於各種疾病感染中,也就是隨時都有機會發燒、咳嗽、鼻水、嘔吐、腹瀉之症狀,在注射疫苗的那段時間,不可能接種者「忽然間」都不會生病,總有人剛好受感染,或本有感染,而此時發生變化。疫苗固然有些小副作用,但不一定注射後所有問題都要跟疫苗聯想,這樣可能除了誤會外,還會耽擱真正的疾病。(王英明)

一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