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身上長疹子,一定是麻疹引起?

  在還沒有疫苗的年代,麻疹是非常普遍的小兒疾病,也是對小兒健康影響最大的感染,幾乎多數人都免不了。得到麻疹,有約一週的前驅症狀,包括高燒、鼻水、結膜炎、劇咳,而發麻疹時,全身上下佈滿大大小的小紫紅融合班點,要退燒後才慢慢消褪,也因此麻疹是民眾印象最深刻的「出疹」病。

  近幾年由於疫苗政策之推行,麻疹病例已非常罕見,不過上了年紀的長輩,一看到小兒身上有出疹,一律都說是「出麻仔」。

  但小朋友的疹子不是只有麻疹一種而已, 臨床上感染人體後,會有出疹子變化的病毒或細菌很多,不下八、九十種,如許多型腸病毒會使病兒發疹,常聽到的玫瑰疹是疹病毒第六型造成,德國麻疹是德國麻疹病毒造成,猩紅熱的疹子是鏈球菌毒素引起,不明病因的川崎症也會有出疹子變化,腦膜炎球菌可造成紫斑性的皮疹。

  有些出疹病背後隱藏著莫大危險,如未小心處理,可能會產生致命的併發症。所以不可看到疹子,都說是麻疹,而依照民俗舊方法(例如「不可以吹風」,衣服棉被要蓋厚一點以逼「毒」,要吃芒草根等等)照顧病兒,而耽誤了治療的時機。

  疹子本身不具威脅性,重要的是出疹同時的其他變化。一般而言,燒退了才出疹,且不再發燒,多是良性,否則就要提高警覺了。(王英明)

一線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