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講話口齒不清,剪舌繫帶就可解決?
幼兒學講話時,如發音含混不清,很多人常以為是舌繫帶(舌下黏著牙齦內緣的小繫帶)過短、黏得太緊,影響到舌頭之故,因此要求醫師將繫帶切斷,讓舌頭能自由轉動,甚至有人未雨綢繆,在五、六個月大就先處理,避免以後的呀呀學語,發生困擾。
其實新生兒的舌繫帶,正常狀況下本就是黏得很緊,無須處理。嬰兒學講話主要是「聽」及「學習」,而其關鍵在於完整的口腔構造(如沒有顎裂)、正常無礙的聽覺,和良好的腦部語言中樞發展,加上足夠的外界刺激。舌繫帶的長短倒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舌繫帶過短,相當罕見。幼兒學講話,到了一定年齡如仍出現發音不準現象,多數是語言中樞發展的問題或未成熟,造成舌頭使用位置及吐氣有誤,不關乎舌頭的長短。這樣的孩子還要先考慮耳膜與聽覺神經是否健全,如果正常,則可能要送交語言治療師或復健師,以特殊的訓練,校正其發音方法,光是剪舌繫帶,無濟於事。
舌繫帶過短會影響的可能只是捲舌音,只有捲舌音才須要有足夠的舌頭長度。不過學習捲舌音應是五、六歲以上的事,如真的有問題,五、六歲以後再處理仍來得及。何況現在以純正捲舌發音的機會已很少了。不必要的剪舌繫帶,如果造成感染、出血或反而沾粘更緊,那就不划算。做舌繫帶手術前,家長們宜三思。(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