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體位不正常者易骨鬆抗「鬆」防「跌」
要動動---

 

75歲以上老人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

 

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高達20%以上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而目前國人骨質疏鬆症的罹患情形是如何呢?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之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5歲以上民眾有7.6%經醫師確診為骨質疏鬆症,男、女比率分別為4.6%、10.5%,女性明顯高於男性,並隨著年齡而增加。前述調查結果亦發現,在骨質高峰期(30歲以前)的骨質疏鬆情形,男、女均低於1%;但30歲以後骨質逐漸減少,到了50歲以後骨質流失更形嚴重,7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疏鬆比率亦高達20~35(1)

  10月20日
是世界骨鬆日,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提醒民眾年輕時儲存骨骼「骨本」,平常可多攝取牛奶、起司、豆腐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適度曬太陽、避免熬夜,多從事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可以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的運動,就能輕輕鬆鬆預防骨鬆。

體位不正常的民眾(過輕、過重、肥胖)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

 同時,上述調查結果發現,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體位不正常的民眾(過輕、過重、肥胖)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表2)。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體重過重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國人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來瞭解及監測自己的體位狀況。當BMI18.5或是BMI≧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了!



抗「鬆」防「跌」要動動


 
骨質疏鬆症是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


 
依據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資料分析發現,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一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表3)。在患有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身上,一次失去平衡的跌倒,輕者挫傷、瘀血,但嚴重者可能引起骨折及其他合併症等,對個人生活品質、家人照顧負擔以及國家醫療費用都造成影響。而預防老人骨質疏鬆,有效的方法就是要適度的運動。所以,健康局今年也特別與縣市衛生局一起辦理老人健康活力秀,一方面讓長輩透過活動的參加,提高社會參與;另一方面讓長輩身體動,達到抗「鬆」防「跌」並維持正常體態之目的。

此外,健康局亦提供「一分鐘骨質疏鬆症風險自我評估」(附件一)

附件一、一分鐘骨質疏鬆症風險自我評估

問題

家族病史

1.

父母曾被診斷有骨鬆或曾在輕微跌倒後骨折?

 

 

2.

父母中一人有駝背狀況?

 

 

個人因素 (為了要減少骨質流失狀況的發生,了解這些危險因子是重要的!)

3.

實際年齡超過40歲?

 

 

4.

成年後是否曾經因為摔倒而造成骨折?

 

 

5.

是否經常摔倒(去年超過一次),或者因為身體較虛弱而擔心摔倒?

 

 

6.

您四十歲後的身高是否減少超過3公分以上?

 

 

7.

是否體重過輕?(BMI值少於19) 1

 

 

8.

是否曾服用類固醇藥片(例如可體松,強體松)連續超過3個月?(可體松通常為治療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某些發炎的疾病)

 

 

9.

是否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10.

是否被診斷出有甲狀腺或是副甲狀腺亢進的狀況?

 

 

女性朋友請繼續回答以下問題:

11

您是否在45歲或以前便已停經? 

 

 

12.

除了懷孕、更年期或切除子宮後,您是否曾停經超過12個月?

 

 

13.

您是否在五十歲前切除卵巢又沒有服用賀爾蒙補充劑?

 

 

男性朋友請繼續回答以下問題:

14.

是否曾經因雄性激素過低而出現陽萎、失去性慾的症狀? 

 

 

生活型態  (您可以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減輕因為飲食或生活型態而增加的危險因子)

15.

您是否每天飲用超過相當於兩小杯份量的酒?【2

 

 

16.

有長期吸菸習慣,或曾經吸煙?

 

 

17.

每天運動量少於30分鐘?(包含做家事、走路、跑步等)

 

 

18.

您是否避免食用乳製品又沒有服用鈣片?

 

 

19.

您每天從事戶外活動時間是否少於10分鐘,又沒有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以上若回答為「是」不表示您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而是表示您個人的骨鬆危險因子較多,相對罹患骨鬆的風險較高,建議您持本表與專科醫師討論,並至醫院進一步檢測骨質密度!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

1BMI計算方式=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公尺2)

2】兩小杯酒 = 500C.C.啤酒(酒精濃度4%)160C.C.紅酒/白酒(酒精濃度12.5%)50C.C.烈酒(酒精濃度40%)

 

,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問題,一分鐘內即可得知自己是否屬於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遵循保骨防跌「五」撇步(附件二)

附件二:保骨防跌「五」撇步

 

1.  20歲以前,是養成與儲存「骨本」的黃金時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不抽菸、不喝酒,同時避免長期過量飲用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含咖啡因的飲料,藉此強化骨骼,儲存「骨本」。

 

2.  中年時期,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應多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魚、蝦、牛奶、豆類製品及綠色蔬菜,少吃過甜食物,並控制高鹽及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必要時,可遵從醫師建議補充鈣質。

 

3.  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適度曬曬太陽可幫助體內維生素D形成,促進鈣質吸收。中老年後,以健走、散步、慢跑、騎腳踏車等規律而適度的運動較為合適。
 

4.  老年人,屬於骨質疏鬆高危險群,如經醫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切勿驚慌,亦勿胡亂購買服用坊間來路不明的成藥,應積極與醫師配合治療,確保骨骼健康。
 

5.  塑造安全居家環境,加強室內照明、樓梯設置扶手、浴室廚房地板注意防滑等,避免跌倒造成骨折傷害。

 

 

輕鬆預防骨鬆。如果您需要更多的骨質健康與骨質疏鬆症之保健相關資料,國民健康局網站(www.bhp.doh.gov.tw)、健康99衛生教育網(www.health99.doh.gov.tw)均有豐富的教材可供您參考及使用。
 

 

表1、15歲以上國人罹患骨質疏鬆症比率

年齡層

全體

15-29

0.3

1.0

0.7

30-49

3.0

4.3

3.7

50-64

8.9

20.2

14.6

65-74

10.5

33.3

22.6

75歲以上

14.3

33.5

23.8

總計

4.6

10.5

7.6

1.資料來源: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

2.百分比經加權處理,具全國代表性

3.骨質疏鬆定義:最近一年內,以自述且經醫師診斷有骨質疏鬆者才算

 

 

表2、不同體位之骨質疏鬆症罹患情形

體位

50-64

65歲以上

過輕

23.4

24.7

正常

14.7

20.7

過重

13.3

23.6

肥胖

16.3

27.1

1.資料來源: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

2.百分比經加權處理,具全國代表性

3.體位判定標準係依據衛生署公布之標準

(過輕:BMI18.5, 正常:18.5BMI24, 過重:24BMI27, 肥胖:BMI ≧27

4.骨質疏鬆定義:最近一年內,自述且經醫師診斷有骨質疏鬆者才算

 

3骨質疏鬆症與跌倒分析

平均跌倒次數()

年齡層

骨質疏鬆症

沒有骨質疏鬆症

50-64

2.5

1.4

65-75

2.0

1.7

75歲以上

2.4

1.9

1. 資料來源: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

2. 百分比經加權處理,具全國代表性

3. 骨質疏鬆定義:最近一年內,自述且經醫師診斷有骨質疏鬆者才算

4. 50-64跌倒經驗:係指過去一年裡因跌倒受傷而接受治療處理;65歲以上跌倒經驗:係指過去一年摔倒或滑倒,不管有沒有受傷都算。


 

 

 

資料來源 衛生署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