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黴菌感染不要自行亂擦藥膏  

   台灣已進入梅雨季,潮溼的環境使得黴菌感染病例特別多也容易復發。但濕疹和黴菌感染在一般人外觀(皮膚紅、癢)看起來有時很像,所擦的藥確大不相同。

     國人常以為皮膚病沒什麼,有問題隨便自行購買藥膏來擦,就是聽朋友親人介紹那種藥物有效,即隨便買來嘗試;由於不少市售皮膚治療藥都含類固醇(不少是處方用藥應該要有醫生處方箋才能購買),許多感染黴菌的病患如果不小心擦到到含類固醇成分(黴菌培養機)的藥膏,反使會讓黴菌感染的病情惡化,因此有皮膚病最好找專科醫師來診治。

    類固醇對改善過敏症狀非常有效,而皮膚一旦紅、癢,無論其病原為何,多少都有過敏反應因此黴菌感染若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剛開始的確可以很快止癢,但不久後,黴菌感染反而更嚴重,往往讓醫生得得花更多功夫來善後。

     因為類固醇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抹藥的皮膚部位將完全失去抵抗力.正好提供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其長得更好。有些病患不知其中緣由,還以為藥量不夠,繼續擦含類固醇的藥膏,使得患部不僅比未用藥前還紅腫。甚至會有刺痛、燒灼感。

    遵照醫生囑咐使用含適當黴菌成分藥膏治療一個療程,加強感染部位皮膚的清潔與乾燥通風,可避免黴菌感染一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