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
眩 暈
● 一 位 眩 暈 醫 師 的 心 聲
葉大偉 醫師
我常常在門診裡診治眩暈病人,由最初(約
82
年)的不耐–視眩暈特別門診為畏途,到現在能夠作到聆聽他們的病痛,這其中的行醫歷程心路轉折讓我一路走來感觸良多。楊怡祥醫師在他的「眩暈招待」這本小書中有一個章節篇幅也描述了這群令人哭笑不得的眩暈病人,在診間裡每一個耳鼻喉科住院醫師最大的惡夢之一就是接到一個主訴為眩暈的
new patient 吧,
我當然也是這樣過來的。記得當初范主任在指派我負責眩暈特別門診時,一向溫順的我居然失態地提高音調當場拒絕(吾敬畏主任但吾更敬畏眩暈:-)
)。跟過眩暈門診的醫師想必對這群病患的
答非所問南溟北辰印象深刻吧,問他們是怎麼暈法他卻回你媳婦如何不孝、婆婆如何刻苛…,就這樣每星期二下午的眩暈特診也是我的頭痛時間。
有一次的診間裡又是一位阿婆在抱怨她如何眩暈、半邊頭是痛得好像裂掉,然後又是話鋒一轉大談年輕時如何被婆婆虐待又是現在媳婦真好命…。我總是利用這些機會儘量將他們的抱怨在腦袋裡練習中翻日或中翻英,不然真不知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午後。我已經忘記那位阿婆的臉孔了(她們長得都好像,連走路、說話語氣都好像),但我卻記得那一次她說著說著竟在我的面前落下淚來。「我還沒嫁到夫家前長得好漂亮,我當車掌小姐時好多少年仔都故意搭我的車,都是被他們折磨得害我又是偏頭痛又是『黑暗暈』的…。」經她這麼一哭也只好停下了腦中正在進行的頭腦體操,卻倒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她。不過自那次經驗之後,在診間我進行頭腦體操的時間漸漸地減少了,真心地聆聽他們主訴時間不知覺地日益增加。每一位病患的背後都有一大落的
History,曾經我最不願聽進耳去的這些非學術性 complaint
彷彿變成了最悅耳的樂章,
這些眩暈病患背後的家務蒜話成了我和他們之間最親密的私房秘密。
開業後仍然有一些眩暈病患前來就診,因為須要長期服藥於是多由我轉診到省立醫院。有次一位婦人又是在敘述她為了要帶她的眩暈媽媽到北部大都會的醫學中心掛號,如何地向學校請假遭到刁難。好不容易排除困難挪出空檔到醫學中心就診排到了下次預約門診(聽力檢查、眼振圖或電腦斷層),卻因舟車勞頓而作罷。沒有再細聽她抱怨在醫院如何地受到無理待遇,望著坐在診療檯前因眩暈
致無法維持端正坐姿而略顯謙卑的老婦人,真有說不出的點滴觸動心弦,是激動、是不忍、是同情…。治療眩暈,再先進的科技儀器也比不上詳細的問診、確實的理學檢查和視病猶親的態度。在一般門診問診又容易延誤看診節奏,於是我開始決定利用每節門診前
20
分鐘來約診眩暈病患。雖說這麼一來幾乎每天就多了近一個鐘頭的門診時間,剛開始體力負荷上覺得有點吃力(真鎗實彈的病史詢問
、耳鼻喉局部檢查、注視眼振檢查、頭位眼振檢查、頭位變換眼振檢查、搖頭眼振檢查、姿勢反射檢查和踏步檢查一整套下來是很累人的),但它卻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可以的話、病患
source 夠的話,我希望能一直維持下去。
對於曾介紹眩暈病患來給我治療的同道們,我總是用一種看得起我的心情來盡力診治轉診病患。雖說我沒有眼振圖、腦波、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卻也希望能作到讓眩暈鄉親們得到比醫學中心更好的待遇。
葉大偉 醫師
yehdawei@ms11.hinet.net
http://wwwhome.fancy.com.tw/~yeh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