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戲水 注意耳道傷害

     夏日水上活動盛行,因而衍生的傷害也特別多;醫師最近發現,有人玩水時以強力水柱灌耳,竟穿破耳膜;有人下海潛水,卻因換氣過猛,耳咽管進水,引發中耳炎。

    耳鼻喉科醫師指出,暑假才開始,因戲水造成的耳部傷害個案明顯增加,是冬天的二至三倍。

    曾有一名十八歲女生前往冬山河親水公園,進入水柱區戲水時,耳膜被強力水柱灌穿,後來因耳朵嚴重發炎、流膿就醫,才發現耳膜已穿孔破裂,使得聽力受影響,目前除了用藥治療外,也只有靜待耳膜自行生長癒合。若經二、三個月觀察,耳膜仍無法癒合,則需考慮開刀進行耳膜修補。

    另外,夏日潛水造成中耳積水、發炎的個案也不少。許多人潛水時,因口鼻部換氣、吐氣力道過大,加上海底壓力過大,導致耳咽管洞開,海水直接進入中耳,造成中耳積水;近日就有患者員前往蘭嶼潛水後,出現耳鳴、暈眩、聽力障礙等現象,甚至因而影響飛行勤務,根本無法繼續工作。若患者未即時就醫,積水更可能破壞內耳,引發聽小骨傷害,留下無法回復的聽力損傷。

    不過,夏日泡水造成的「游泳耳」才是耳鼻喉科門診的常客。「游泳耳」是因聚集在外耳的耳垢,在泡水後膨脹擴大,塞住耳道,導致游泳者出現耳朵發脹、發悶、聽不清楚的情況,若未及時清楚異物,可能進一步引發外耳炎,造成耳朵發炎、奇癢無比的症狀。

    因此,醫師建議民眾,戲水時最好還是戴上耳塞,耳塞雖無法完全阻絕耳朵進水,至少能減少外耳進水量,降低發炎機會;另外,提醒重感冒鼻塞、鼻子過敏患者,由於耳咽管腫脹、阻塞,氣壓調控能力變差,在飛機起降時,很可能因耳膜承受不住氣壓而塌陷,甚至引發內耳發炎,因此,就算想搭飛機出國度假,最好等症狀改善後再出發,以免耳朵嚴重劇痛、發炎而掃了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