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積液

  中耳積液,又俗稱中耳積水,好發於二至五歲的幼兒。

  它的病理機轉主要來自耳咽管的阻塞。耳咽管是連接中耳腔與鼻咽部的通氣管。這個年紀的幼兒一方面因耳咽管較短,又較水平:另一方面在靠鼻咽部的開口會有較大的腺樣體(增殖體),是身咽部的淋巴組織容易阻塞 到耳咽管。因此只要有感冒、急性鼻炎、鼻竇炎等,都易引起急性中耳炎。

   據統計幾乎所有小於六歲兒童都至少會經歷一次以上中耳炎發作。急性期過後,若無法及時恢復耳咽管功能,即可能會造成中耳積液。

  至於處理的原則,因為研究發現積液在三個月少部分的幼兒會經歷中耳積液超過一年或以上。絕大的幼兒至少一半以上有自然恢復的現象,因此只有少部分的幼兒會經歷中耳積液超過一年或以上。

  絕大多數的小朋友在進入青少年以前就不常見中耳炎發作或中耳積液。這種現象使我們對中耳積液治療有很大的影響。

  換言之,中耳積液只是一個急性中耳炎後自然恢復的一個過程。大部份並不需作任何處理。

  只有少數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慢性中耳積液,因為會影爭兒童的聽力,進而影響語言發展,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依照一九九四年美國小兒科、耳鼻喉及家醫科醫學會共同發佈的小兒中耳積液臨床指引,在考慮手術治療前必須經過三個月反覆檢查追蹤,並依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並控制環境危險因子(如避免二手菸等)後,仍沒有進步或恢復的跡象,且聽力損失達到廿分貝以上,才考慮手術治療。

  治療中耳積液的手術方式包括單純耳膜切開或耳膜切開併通氣管植入。兩者的目的都是將積液引流,解除中耳負壓,恢復中耳腔充氣。而後者的效果較為持續,因為單純耳膜切開會往大約七至十天內癒合。植入中耳通氣管可以延後癒合,避免中耳積液復發。

  絕大部份中耳通氣管會在六個月至一年內自行脫落,不需另行手術移除。但因小兒中耳通氣管植入必須全身麻醉,有其固定的危險性。

  因此當雷射應用在耳膜切開時,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它不需將器械深入耳道內,只要小朋友能聽話安靜地躺在手術台或診療椅,不需麻醉即可實施。術中有些許短暫痛感,但大多可以忍受。缺點仍是會提早癒合,可能需要反覆實施,不過,大部份小兒中耳積液會自然痊癒,任何不必要的耳膜切開,無論用器械或雷射都只是增加耳膜結痂的機會,長期而言並不是有益的,必須衡量是否真有需要,否則只是徒增家長困擾及兒童不必要的痛苦 。

 

 

門診常問問題

 

中耳積液會影響聽力嗎?

是的。中耳積液是兒童後天性聽障最常見原因。會使兒童聽力不良,影響語言發展、學習能力、甚至性格及行為異常。

 

為什麼會起中耳積液?

兒童可能之病因如下:

1、急性中耳炎未治癒。

2、耳咽管功能不良。

3、過敏反應。

4、先天性異常。

5、環境因素:如衛生不良。

成人可能之病因如下:

1、鼻咽部腫瘤。

2、壓力損傷:如坐飛機或潛水。

3、頭頸部放射治療後。

4、上呼吸道感染後。

5、原因不明。

 

如何知道知道中耳積液 ?

下列症狀單獨或合併出現時須注意:

1、聽力變差。

2、耳鳴。

3、耳朵有耳塞感。

4、合併急性中耳炎時有耳朵疼痛。

幼童有些症狀較易被忽略,因此出現下列情形時須特別注意:

1、注意力不集中。

2、電視音量開的大大。

3、語言發展遲緩。

4、發音不準確。

中耳積液需要治療嗎 ?

    是的。中耳積液與急性中耳炎關係切,提早治療可減少發病率。治療抗生素、抗組織胺及消腫劑為主,要追蹤三個月以上。若超過三個月未復原,須考慮做鼓膜切開術或放人工通氣管。

如何預防中耳積液之發生?

    中耳積液常伴隨急性中耳炎發生,而急性中耳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因此預防感冒可避免中耳積液之產生。平日對水份及富含維生素之蔬果須充分攝取,各類營養之吸收應該均衡,切勿偏食;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及適度運動,菸、酒、咖啡、濃茶、油炸及醃製食物盡量避免,一旦出現感冒症狀,應迅速就醫診治。

如何照顧有通氣管的耳朵 ?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水跑進耳朵,避免游泳及潛水,洗澡、洗頭時可戴上耳塞。若有感冒時即刻請醫師診治。

一般通氣管可維持三個月至一年年後自行排出,這期間更應耐心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