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二:
為什麼我的小孩被蟲子叮了以後,腫一個大包?皮膚在被蟲子長期叮久後,可能就會慢慢適應,不再出現厲害的反應與疹子,這就是免疫反應的耐受性(tolerance)。所以小孩與大人同時被蝨子叮後,小孩的疹子往往比較嚴重,也比較癢,但大人可能仍無所謂,即大人已適應了,但小孩還沒的結果。所以常見小孩被蟲子叮了以後,臉、眼皮、耳朵、嘴唇,手、腳整個都腫起來(下圖一)。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此種現象,例如臺語有一俗諺「木虱吃客」,描述家中的臭蟲專咬客人,不叮主人。這句俗諺是在諷刺欺生、欺善怕惡的人。其實臭蟲對主人與客人都一視同仁,照叮不誤,只是主人被叮慣了,症狀不明顯,客人則不然,過敏反應較激烈,出現的疹子較多也較癢。在這種比喻下,大人就好比主人,小孩就像客人,客人當然反應較厲害。這種情況小孩的父母親心急也沒有用,只有期盼小孩早日長大,大約是國小至國中階段,他也變成主人了,自然就改善很多,但非常敏感的人還是例外。
「木虱吃客」這種情形常常可見,如很多人並不怕家裡的蚊子,可是被公園、風景遊樂區、朋友家的蚊子一叮,就腫好大一個包,久久不消,即是個很好的例子。
圖一 此為手背被公園的蚊子叮後爹隻手腫像饅頭的一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