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十:我被刺毛蟲咬著,癢得受不了,可否請醫師趕快幫我止癢?

  毛蟲是毒蛾科的幼蟲(下圖一),其身上的毒毛如扎到人的皮膚,毒毛內的毒液即可造成皮膚發炎,產生疹子,此時就稱為「毛蟲皮膚炎」。閩南語俗稱毛蟲為「刺蜢仔蟲」「蜢」的閩南語發音為meh4或「刺毛蟲」:「毛蟲皮膚炎」則稱為「刺蜢仔蟲咬著」 (「著」的閩南語發音為tioh4)或「刺毛蟲咬著」,這病名並不大對,因為毛蟲並不會咬人或盯人。

  毛蟲皮膚炎在台灣為一常見之皮膚病,以筆者的經驗,每年從二月開始,至十二月止,都可見到毛蟲皮膚炎的病例,高峰在五、六、七月。由於毛蟲的毒毛很容易折斷隨風飄揚,掉到人的皮膚上就可以出現毛蟲皮膚炎,所以不一定要親眼看到毛蟲,或一定要毛蟲掉到身上,才可產生毛蟲皮膚炎,只要在毛蟲盛行的季節裡,經過長毛蟲的樹下或花草,一陣風吹來,運氣不好的人就可罹患此病。所以在毛蟲盛行的季節裡,大家要注意下列事項:

  1. 不要在樹下掠衣服、曬棉被、停車及乘涼。
  2. 要教育孩子不能在樹下玩耍及玩毛蟲。
  3. 在戶外工作或遊山玩水時,要戴帽及穿厚的長袖衣服與長褲,還要保護脖子。薄的衣服對毛蟲的毒毛是沒有防護作用的。
  4. 如發覺皮膚沾上毒毛,不可嘗試用手撥落或拍打,應趕緊用清水或肥皂水沖洗,也可使用膠布將毒毛黏走。

      毛蟲皮膚炎最常見的臨床表徵也是密密麻麻一片的紅疹(下圖二),須和台灣蠓與跳蚤叮的疹子區別。還有一旦碰到毛蟲掉在身上時,請務必輕輕地將毛蟲請走,如在一緊張之下用手將毛蟲撥掉,讓毛蟲受到驚嚇而噴出毒液,可能會使毛蟲皮膚炎的症狀更惡化,此時除了毒毛扎到的疹子外,皮膚在毛蟲掉落的地方還會出現一大片的濕疹(下圖三)。剛被毒毛扎到時,皮膚可能馬上腫起來或出現類似摹麻疹樣的疹子。厲害的毛蟲皮膚炎還可出現水泡。



    圖一 
    這是十八尖山所採集到的臺灣小白紋毒蛾的幼蟲,身上有很多的毒毛


           
    f8.jpg (8656 個位元組) 圖一


    圖二 
    毛蟲皮膚炎最常見到的就是皮膚出現一片密密麻麻的紅疹

            
    f9.jpg (11593 個位元組)   圖二



    圖三
    如毛蟲掉到身上,又驚擾到它,臨床見為成群的紅疹圍繞著大塊濕疹,大塊濕疹即為毛蟲毒液碰到皮膚的地方。
            
    f10.jpg (15094 個位元組) 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