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nar – 在已接種過PPV23之患者中的應用
Prevnar (PCV7)適用於使嬰兒與幼童產生主動免疫反應,藉以預防4、6B、9V、14、18C、19F及23F等莢膜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所引起的侵入性疾病。其常規免疫接種時程為在2、4、6、及12-15個月大時接種。至於先前未接種疫苗之較大嬰兒與兒童中的其它相關使用資訊,請參見處方資訊。1
施打Prevnar的決定應以其對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預防效果為主要考量基礎。和任何疫苗一樣,Prevnar並不能使所有接種此疫苗的人都完全免除罹患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風險。1
接種Prevnar使嬰兒與幼童產生主動免疫反應,亦可預防此疫苗所涵蓋之血清型所引起的中耳炎。不過,就此疫苗中的血清型而言,一般認為其對中耳炎的預防效果要明顯低於其對侵入性疾病的預防效果。再者,除了此疫苗所涵蓋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之外,還有許多生物體也會引發中耳炎,因此一般認為此疫苗對所有導因之中耳炎的預防效果並不高。1
重點摘要
· 對³24個月大且併有鐮狀細胞疾病(SCD)、無脾症、HIV感染症、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減弱的兒童,使用PCV7並不能取代23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PPV23)。1
· PPV23建議用於下列幾類³2歲的兒童:2,3
24-59個月大且屬於肺炎球菌感染症高危險群的兒童:
對24至59個月大且併有會令人容易感染肺炎球菌感染症之基礎疾病的兒童(範例請參見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應先接種2劑PCV7,再於至少2個月後接種一劑PPV23。對5歲以下且併有SCD的兒童,接種PPV23並不能取代penicillin預防療法。
對24至59個月大且屬於阿拉斯加原住民或某些美國原住民的兒童,可先接種一劑PCV7,再於至少2個月後接種一劑PPV23。
>5歲且屬於肺炎球菌感染症高危險群的兒童與成人:
>5歲且併有高危險疾病的兒童與成人應接種PPV23。如果這些病患在接種PPV23之前已接種PPV7,則應於接種PCV7的至少2個月後再接種PPV23。
·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的免疫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表示,24-59個月大、屬於肺炎球菌疾病高危險群、且先前曾接種過PPV23的兒童,或可因PCV7所誘發的T細胞依賴性反應及免疫刺激作用而獲益。3 ACIP建議,健康照護人員應於這類兒童接種PPV23的至少2個月之後以³2個月的間隔時間為其施打兩劑PCV7。對£10歲的高危險群兒童,應考慮於接種前一劑PPV23的3至5年之後再接種一劑PPV23。這種疫苗接種順序的相關安全性資料目前極少。3
· 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建議,對24至59個月大、屬於肺炎球菌感染症高危險群、且先前僅曾接種1劑PPV23的兒童,可以6至8週的間隔施打2劑PCV7,但應注意,後續再接種肺炎球菌接合疫苗方面的相關安全性資料目前極少。不可在接種最後一劑PPV23後的6至8週之內開始施打PCV7。建議在接種第一劑PPV23的3至5年後再多接種一劑PPV23。4
· 少數研究的結果(摘述如下)顯示,和PPV23相比較,接種肺炎球菌接合疫苗(PCV)可引發較佳的抗體反應,並可增進後續再接種PPV23時所引發的追加劑反應。在曾報告不良反應的研究中,注射部位反應是最常見於報告的反應。6,7
臨床研究
Sorenson等人5 曾針對2至13歲、患有復發性呼吸道感染症、且對一劑PPV23未能產生反應的患者(n=17)評估他們對一劑PCV7的反應。所有患者都在接種PPV23後的6個月內接種PCV7。研究人員將這些患者的試驗結果和另外2個試驗組進行比較:即接種第二劑後仍無反應者(n=11)及有反應者(n=67)。這項研究將併有免疫球蛋白IgG缺乏症或其它已知的原發性或續發性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人員檢測了肺炎球菌抗體的濃度(ELISA)。就PCV7所涵蓋的所有血清型而言,接種PCV7可使抗體濃度明顯升高超過接種多醣疫苗後的濃度。作者在結論中指出,「接合疫苗可升高對多醣疫苗未能產生反應之患者體內的抗體濃度,但第二劑多醣疫苗則無此作用,這表示接合疫苗可誘發接種多醣疫苗後所未能出現的初級免疫反應。
Zielen等人6 曾在一項針對2至18歲、患有復發性感染症(如復發性的耳炎、竇炎或肺炎)、且對PPV23未能產生反應之患者(n=22)所進行的開放性試驗中評估過PCV7的免疫生成性及耐受性,並和健康對照組(n=21)進行比較。這項研究收錄了併有IgG及(或)IgA缺乏症的患者。研究人員分別利用ELISA分析法和調理吞噬細胞濃度來檢測兩個試驗組中的肺炎球菌抗體濃度及抗體機能(antibody functionality)。患者係於接種1劑PPV23之後再以4至6週的間隔時間接種2劑PCV7,對照組則是以相同的間隔時間接種2劑PCV7。見於報告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發炎、腫脹、疼痛、以及注射疫苗之肢體的活動力降低,另外還有身體不適及發燒,但兩組間並無任何明顯差異。和對照組比較的結果顯示,患者對第1劑PCV7可產生低度的抗體反應,對第2劑可產生中度的抗體反應。不過,作者表示,這些抗體濃度還是高於PPV23所誘發的抗體濃度。作者也註明了這兩個試驗組中的抗體機能。作者在結論中指出,儘管患者對某些PCV7血清型只能產生低度的反應,但「…還是應認真地將其視為保護高危險患者的重要策略。」
Blum等人7 曾進行一項多中心隨機試驗,藉以評估將一種肺炎球菌接合疫苗(PCV;腦膜炎球菌外膜蛋白複合物[OMPC]接合疫苗)和PPV23以數種不同方式組合施打的安全性及免疫生成性。12、15或18個月大的受試兒童在隨機分組後分別接種PCV (1或2劑)或1劑PPV23,12個月之後,兩個試驗組都各自再隨機分成兩組,分別追加接種一劑PCV或PPV23。此外,21或30個月大的受試兒童則是在隨機分組後分別接種1劑PCV或PPV23。這6個試驗組共有276名兒童接受評估。在先接種PCV再追加接種PPV23的兒童中,免疫生成性有獲得改善的現象。和追加接種PCV的兒童相比較,這些兒童可對7種測試血清型中的4種血清型產生較高的血清抗體濃度,不過,他們發生注射部位紅斑、疼痛或酸痛的頻率也較高。其它的比較還發現,在先接種一劑PPV23的兒童中,追加接種PCV的兒童對血清型6B及23F所產生的抗體濃度要高於接種第二劑PPV23的兒童。請注意,這項研究乃是針對2歲以下的兒童施打PPV23,而此年齡群對未經接合的肺炎球菌血清型通常反應不佳,因為它們都屬於非T細胞依賴性抗原。3
兩項較小型的研究發現,PCV可使對PPV23未能產生反應的兒童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8,9 其中一項研究顯示,患有復發性呼吸道感染症及特定抗體缺乏症的兒童在接種1劑PCV7之後,可對疫苗血清型產生充分的反應。8 7至10個月之後,這些兒童中有5位追加接種了1劑PPV23,結果耐受性相當良好,抗體濃度也有明顯升高的現象。在另一項研究中,5位有耳炎傾向的兒童(其中2位先前曾接種過PPV23)在接種了1劑PCV (CRM197或OMPC)之後,就疫苗所涵蓋的所有肺炎球菌血清型而言,IgG1抗體濃度都有明顯升高的現象。9 受試者對PCV所產生的IgG2反應並不佳,尤其是對血清型6B、9V、19F及23F。受試者在接種PCV的6個月後使用PPV23進行追加接種。接種追加劑可誘發IgG2反應(一種明顯的IgA抗體反應),並可進一步升高IgG1肺炎球菌抗體濃度。
結 論
少數研究的結果(摘述如下)顯示,和PPV23相比較,接種肺炎球菌接合疫苗(PCV)可引發較佳的抗體反應,並可增進後續再接種PPV23時所引發的追加劑反應。在曾報告不良反應的研究中,注射部位反應是最常見於報告的反應。6,7 CDC的ACIP表示,24-59個月大、屬於肺炎球菌疾病高危險群、且先前曾接種過PPV23的兒童,或可因PCV7所誘發的T細胞依賴性反應及免疫刺激作用而獲益。3 ACIP建議,健康照護人員應於這類兒童接種PPV23的至少2個月之後以³2個月的間隔時間為其施打兩劑PCV7。對£10歲的高危險群兒童,應考慮於接種前一劑PPV23的3至5年之後再接種一劑PPV23。這種疫苗接種順序的相關安全性資料目前極少。3 AAP建議,對24至59個月大、屬於肺炎球菌感染症高危險群、且先前僅曾接種1劑PPV23的兒童,可以6至8週的間隔施打2劑PCV7,但應注意,後續再接種肺炎球菌接合疫苗方面的相關安全性資料目前極少。不可在接種最後一劑PPV23後的6至8週之內開始施打PCV7。建議在接種第一劑PPV23的3至5年後再多接種一劑PPV23。4
ABP/PRV012/rr 03-19-04
參考文獻
1. Prevnar - current US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Wyeth Pharmaceuticals.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on of pneumococcal diseas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1997;46(RR-8):1-25.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ng pneumococcal disease amo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2000;49(RR-9):1-35.
4.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Policy Stat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neumococcal infections, including the use of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revnar),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and antibiotic prophylaxis. Pediatrics. 2000;106(2):362-366.
5. Sorensen RU, Leiva LE, Giangrosso PA, et al. Response to a heptavalent conjug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vaccine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infections who are unresponsive to the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8;17(8):685-691.
6. Zielen S, Bühring I, Strnad N, Hofman D. Immunogenicity and tolerance of a 7-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in nonresponders to the 23-valent pneumococcal vaccine. Infection and Immunity. 2000;68(3):1435-1440.
7. Blum MD, Dagan R, Mendelman P, et al. A comparison of multiple regimens of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meningococcal outer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conjugate vaccine and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in toddlers. Vaccine. 2000;18:2359-2367.
8. Ermitano ML, Leiva LE, Moore C, Ortigas AP, Bradford N, Sorensen RU. Booster effect of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in children with specific antibody deficiency who received an experimental hepta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abstract]. Annals Allergy, Asthma, Immunol. 1999;82(1):106. Abstract P89.
9. Breukels MA, Rijkers GT, Voorhorst-Ogink MM, Zegers BJM, Sanders LA.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rimes for polysaccharide-inducible IgG2 antibody response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otitis media acuta. J Infect Dis. 1999;179(5):1152-1156.
本文內容係因應您的問題所提出的專業資訊。其目的為提供適切的相關資料,藉以協助您建構您自己的結論並做出決定。本文並不是要推廣任何的適應症、劑量、或未列入產品仿單的其它主張。您可透過我們的網站www.wyeth.com取得現行的處方資訊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