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簡介
流行病學特徵
台灣地區自民國42年起,迄今皆未再發生病例。目前世界流行之地區有南美洲、非洲、柬南亞。致病因子是鼠疫桿菌(Yersiniapestis)(園大],宿主為鼠等嘴齒動物,可藉由節肢動物、媒介或飛沫感染,常分為:
1.腺鼠疫:
是被感染的蚤咬遇而感染的;潛伏期約為1-7天;症狀有感染部位附近淋巴結 腫脹、件有痛癢的出血性化膿性炎症,會導致敗血症而引起高熱。2.肺鼠疫:
鼠疫性肺炎為導因,飛沫威染具有高傳朱十全;原發性鼠疫之潛伏期約為2-4天; 症狀與腺鼠疫相同,但有嚴重化傾向,致死率高。診斷要點
確定診斷係以血清抗體效價的上升或鼠疫桿菌的分離。通報病例之定義為曾到過疫區,出現發燒、寒顫、不適、虛脫,並有白血球增加,且件有下列一種以上之主要臨床表現:
1.局部淋巴腺炎(腺鼠疫)
2.沒有明顯淋巴腺腫之敗血病(敗血性鼠疫)3. 肺鼠疫: 腺鼠疫或敗血性鼠疫經血行感染(次發性)
或吸入飛沫感染(原發性鼠疫)4.咽喉炎及頸部淋巴腺炎
治療
肺鼠疫在發病後8一24小時內開始治療,預後良好,治療方法有
Tetracyclin40mg/kg,分4次,退燒後5天。
Chloramphenicol40mg/kg,分4次,退燒後5天。
Streptomycin Ig,靜脈注射,退燒後給予第l項或第2項治療。
通報發現疑似病例或聚集現象時,應立即同時向當地衛生主管機關與衛生署疾病管制局(CDC)通報。(CDC通報電話:0800-0245821
強制移送至經中央主管機關依「傳染病隔離治療之醫療機構指定辦法」指定之醫療機構進行隔離治療。
緊急應變處理醫院:北區一臺大醫院、台北榮總、馬偕醫院、林口長庚
中區一台中榮總
南區一成大醫院、高醫附設醫院
東區一慈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