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免疫異常疾病,與遺傳基因HLA-B27(有遺傳性)有密切關係、好發於20至40歲之成人,臨床症狀分為四大類:
脊椎及薦腸關節侵犯:主要為發炎性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制。
周邊四肢關節炎:如髖、膝及踝關節的腫痛。
肌腱附著點病變:指的是肌腱、韌帶、關節滑膜與骨頭的交界點的腫痛。
關節外的表徵:例如,眼睛有虹彩炎或葡萄膜炎,心臟侵犯多為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
僵直性脊椎炎之治療
包括復健及運動、心理諮詢、手術與藥物治療等。藥物
藥物常是維持患者正常生活的必要治療,一般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SAlD)及免疫調節劑為主,但效果並不盡理想,且有腸胃潰瘍的副作用們,近年來由於專一性C0X-2抑制劑長效止痛藥推出,不但消炎止痛效果與傳統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效果相當,且大大的減少可能的腸胃道副作用,而已成為治療的主流。近來研究報告發現僵直性脊椎炎發炎的關節內腫瘤壞死因子(TNF)會明顯增加,而使抗腫瘤壞死因子藥物 (Anti-TNF)的臨床試驗能讓症狀較以前改善許多。
心理諮詢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外觀及疾病遺傳性常會造成病患的心理障礙,且現代社會的壓力日增,心理諮詢及治療,成為僵直性脊椎炎整體治療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