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流行疫情疾病發飆嬰幼兒當心
高危險群快接種流感疫苗,未雨綢繆
郭明裕 醫師
秋天以來,我們發現去年10月至今年9月侵襲嬰幼兒呼吸道重症的腺病毒似乎比較沒有去年來得強悍,而病毒培養的陽性率與臨床病例都下降了一半左右。眾所皆知,腺病毒對嬰幼兒呼吸道傷害程度比較嚴重,臨床上劇烈咳嗽、細小支氣管炎、肺炎皆較厲害,尤其是第3、7、21型毒性尤甚,致死率偏高。
另外今年秋天以來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病例則比去年同時稍微增加而症狀也較強烈。大家都知道,輪狀病毒常造成嬰幼兒土吐下瀉、腹脹、腹痛、解酸臭水使等典型症狀。第一、三型比較嚴重,尤其是第二型最嚴重。歐美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目前仍有問題與爭議,所以仍不使用…
入冬後一個可造成嬰幼兒細小支氣管炎或肺炎的重要病毒RSV(呼吸融合細胞病毒),在近二年的病毒培養陽性率上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1.篩選病人缺少小於3個月大的早產兒與心臟病兒,以致陽性率降低
2.台灣氣候沒有像北方國家乾冷所致,每年歐美大陸型氣候皆從十二月到隔年三月有一波細小支氣管炎大流行,但台灣的流行強度卻一直沒有國外的顯著。
臨床上常看到嬰幼兒咳嗽、鼻塞、呼吸窘迫、呼吸困難或喘鳴。氧氣帳住院治療是主要方法,嚴重者:早產兒以及心臟病嬰兒或許要用到免疫球蛋白或Ribavirin抗病毒藥,甚至有用到體外氧氣交換機(ECMO)來挽救小生命。
入冬後另一波可能在元旦前後的流行性感冒也是很重要的流行疫病。此時大人可因流感A或B的大流行而紛紛病倒謂假在家休息。
所以沒打今年流感疫苗的大人請在生病時勿接觸一歲以下的小嬰兒,因為流病毒照樣會侵襲嬰幼兒的上呼吸道與肺部,造成細小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氣喘、心肌炎、腦炎、.雷氏症候群等嚴重症狀,故接種流感疫苗確實有其必要,尤其是大流行年更重要。
在冬季期間,嬰幼兒又容易合感感一種致命的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Hib),此菌最易侵襲6 ~ 15個月大的嬰幼兒,罹病後50%會得到腦膜炎,l7%可能得到會厭炎,15%得到肺炎,其他如關節炎8%,蜂窩組織炎6%不一而足:可見嚴重性有多大,更可造成15 ~ 30%聽力受損或神經後遺症。
嬰幼兒接種流咸疫苗或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疫苗其實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天或常罹病的嬰兒,像心臟病兒、早產兒併慢性肺病等,但兩種疫苗前者在6個月以上方可以施打,而後者可在2個月大時就施打,至6個月大時就施打了3劑,可產生99%約有效率(即此病在施打3劑後罹病率下降99%以上︶,是一種不錯的防疫成果。
今年在美國已發生搶不到流感疫苗施打的怪現象(因有三家疫苗廠生產製造上出現困難),以及今年流感疫的成份大改,(包括A3莫斯科、巴新嘉里多尼亞、B北京菌株) 這些因素如果再碰上氣溫驟變,則嬰幼兒合併流感與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感染以及併發症就會嚴重而難纏;應未雨綢繆才為上策。
(作者郭明裕為衛生暑疾病管制局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