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三天兩頭「感冒」不用太擔心

王 英 明  醫 師

小兒氣喘過敏專欄

    不少家長非常擔心小孩三天兩頭「感冒」,日前亦有讀者在健康版「健康傳真」提到此問題,首先要說明的是,在此將「感冒」兩字加上引號,表示其實並非只是感冒,裡面可能還包括了其他呼吸道疾病,例如咽炎、支氣管炎、哮吼症、中耳炎、副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氣喘。有些不是感冒的痛,如果家長或醫師以面對感冒的方式去處置或開藥,則真的就有可能好不了。,因此有這樣疑問的家長,先確立一個觀念就是,不要將所有呼吸道毛病都叫做感冒。

    從大部分小孩的疾病史看,台灣的兒童在唸小學之前,反反覆覆有呼吸道症狀,上小學後就少了許多,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並不是抵抗力不好,呼吸道疾病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感染,一是過敏(包含了非免疫反應即刺激 irritation),因此必須分成兩部份來討論。

    感染就是空氣中有濾過性病毒(少數是細菌或徵漿菌)經由且、口腔及眼結膜進人身體。或病毒附著於手再進入鼻腔、結膜而發病,小孩像是一張白紙,什麼顏色碰上都會染上一般,對絕大多數微生物都沒有抗體,只要有機會接觸就可能感染發病。因為呼吸道病毒共有一兩百種,一旦感染每次都是新的經驗,且症狀要比成人厲害得多,往往要延續一兩禮拜或三禮拜,有時快好了,一個新病毒進犯又再度造成類似症狀,看起來就是斷斷續續,好像永遠好不了。

    這樣的狀況在四、五歲以前的孩童,是很正常的。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前三名,在擁擠接觸頻繁的環境下,也提供了比國外孩童更多次感染的機會。估計每個月一次感染,甚至一年十多次都不今人意外。通常兩次感染高峰第一個是六、七月前後,第二個高峰是進入托兒所或幼稚園的前半年。前者是因開始與外界有接觸,加上部分母體來的抗體消失,後者是團體生活本就是感染的溫床。但重要的是:假如每次得的都是門診可以治療的痛(高燒六、七天仍是一種常態),都沒有資格說是「抵抗力不好」。

    真正的抵抗力不好,應是指免疫上有缺陷者,這樣的小孩確會常常生重病,得到的多是肺炎、氣管炎、腦膜炎、敗血症、皮膚化膿、胃腸炎等重病.而且都是很毒的某些細菌造成.可能每年要住院好幾次,這樣的小孩,經過驗血後可以證明真的是「抵抗力太差」而需要特別治療,絕大多數小孩並非如此,他們可能在某段時間造成家長極大困擾,但都「小病不斷,大病不患」有驚無險地一次次度過,換來的是免疫系統逐漸成熟,到了上小學,看病次數就會減少很多了。也可以說:「學費」繳夠前必然仍有機會常生病,但即使偶爾住院,也多半很快康復,這樣就不需要太擔心。 

    為數不少常常「感冒」的小孩,其實並非病毒感染,而是過敏,這種小孩大多有過敏遺傳因子,如有機會接觸了環境中的過敏原就會引發打噴嚏、鼻水以及咳嗽、喘鳴(大半外表看不出有喘的現象)。一些外來刺激物如二手菸、空氣汙染也會造成類似變化,雖然沒有經過過敏的種種免疫反應。這樣的小孩由於外來過敏原及刺激物不斷作用,加上感染次數也比別人多,所以症狀始終趕起伏伏,一下子好像痊癒了,馬上又再發作第二次,加上如果沒有被診斷出來,而一直未能控制好,也就似乎是「感冒」不斷。很多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小兒,確實常被當作感冒而未得到妥善治療。

    鼻涕、鼻水症狀一直難以痊癒的小病人,有時還要注意有副鼻竇炎之可能性。小學前的副鼻竇炎病例不會太多,不過如鼻塞、流黃鼻涕、額或頰部疼痛、微熱、倦怠、食欲差,還是須由家庭醫師好好治療,這並非感冒好不了,而是另外一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