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大不一定要換奶粉
先進國家的媽媽餵奶方式十分單純,也就是一歲前以母奶為主,必要時以嬰兒配方奶(水)代替,一歲後就是讓嬰兒喝一般成人牛奶了。他們很少有什麼較大嬰兒奶粉或一階段、二階段、三階段奶粉、成長奶粉、兒童奶粉,也沒有吸食麥粉用的「粗孔」奶瓶,因為麥粉都是以湯匙餵食,不放在奶瓶吸食,而一歲後喝奶多改用杯子。
出生六個月後,嬰兒對各種營養(例如蛋白質)需求增加,而且胃腸的消化酵素及神經發展逐漸成熟,所以可開始添加副食品,並逐漸適應各種須咬嚼的固體食物。較大嬰兒奶粉是將原來嬰兒奶粉的蛋白質比例稍提高(但降低其他成份),以應付此時成長的需要。當初是因各國政府限制「新生兒嬰兒奶粉」不能打廣告,所以廠商生產同一商標但不受廣告法限制的較大嬰兒奶粉,以便帶動其品牌。在台灣,由於奶粉市場廣大,競爭激烈廠牌及花樣亦相對很多,家長也都「乖乖」遵照廠商「規定」,定時更換不同的奶,不換好像很不安心。
但專家指出,不同階段換不同的奶粉,其實並無太大意義,因為只要已開始添加副食品,例如米麥糊、肉泥、菜泥、肝泥、果泥、蛋黃泥等,而且吃得很好,遠比換較大嬰兒奶粉更有幫助。週歲後嬰兒可適應任何形式的牛奶,熱量來源也是多元化,此時牛奶只是營養補充品,吃什麼奶對成長或健康,已不大有什麼差別。(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