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流感疫苗的安全性

王英明  醫 師

 

去冬在台北新店,有位市民在注射老人流感疫苗後,突發猝死,影響不少人當時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對此一案例,北縣衛生局曾在今年四月八日發佈真相新聞稿但似乎很多人都未注意到此一資訊,筆者最近仍頻頻被對流感疫苗有疑懼的病人,問到這個問題。

事實該個案經過病理剖檢後,發現心臟肥大、心肌有纖維化病變、左右冠狀動脈皆有嚴重的粥樣硬化,管腔阻塞程度達90 % ,明顯是有心肌缺氧現象。而病人當時在耕莘醫院急救時,心電圖亦呈現出心室性心搏過速,與心肌缺氧猝死之臨床所見相符合。

因此法醫推斷其死因是:心臟肥大及冠狀動脈硬化,引起管腔阻塞,導致心律不整與心臟衰竭,亦即其死亡方式是自然死。行政院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據此,最後審定本案與接種流感疫苗毫無關係,無法給予金錢之補償救濟。然而因該死亡個案經過病理剖檢鑑定程序,所以家屬得到廿萬元喪葬補助款。

醫師以聽診器是聽不出來心臟缺氧的。筆者推論,這位於老人很可能平日疏忽身體的檢查,心臟已有缺氧變化,他其實隨時處於發作的危險,剛好接種流感疫苗時太緊張,才突發心臟病,實在是很不幸。

其實包括流感疫苗在內,目前上市的疫苗都相當安全。疫苗如有那麼多危險,廠商一天到晚賠錢賠不完,有誰願意再研發疫苗呢?過去有非常多的所謂「疫苗傷害」,可能都是其他自然原因造成。

去年另外還有老人在接種流感疫苗後中風,也造成了家屬不滿,但應該也是類似突發性的巧合。目前我們已有相當良好的預防接種傷害補償機制,如果證明傷害確與預防接種有關,病家會得到合理補償

一般感冒是很少會使人發燒的。在門診看到病人發燒了,流感是第一個會被考慮的診斷。醫界普遍認為,今年春末SARS出現時,還好流感肆虐的季節(十月至三月)早已過,否則整體社會民心的緊繃恐慌,可能數百倍於此。因為流感與SARS的主要症狀及特徵,包括發燒、咳嗽、疲倦虛脫,或嘔吐腹瀉,可說是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部份流感病人同樣可產生病毒性肺炎,肺部出現浸潤變化。

每年冬天一定都有例行的流感流行,而且感染人數至少會數千倍於SARS,此時如真的碰到SARS死灰復燃,對照醫師面對第一波SARS的謹慎戒懼經驗,屆時必定有「非常、非常」多的疑似SARS申報病例出現,恐會讓防疫單位、醫院疲於奔命,這也是今冬最使人擔憂的醫療問題。

注射流感疫苗,減少流感病例,讓發燒病例減少,或使病人得到流感時,症狀不要太嚴重,應該是降低這種緊張的最佳方法。SARS如又來襲,沒有注射疫苗的人,一有發燒就要費勁分辨是SARS或流感,而打過疫苗的人,起碼可暫時排除流感(雖非百分之百),對人力物力都可減少消耗。

今年SARS在台灣使八十多人喪生,但民眾可能不知道,每年的流感造成死亡是數倍於此的(在美國有上萬人),雖然大多是年邁或本來有慢性病者。流感對這些高危險群之可怕,亦不可因媒體未炒熱新聞,而減少半分。建議高危險群、年老及幼兒,應及時注射流感疫苗,在SARS尚未有疫苗之前,對身體能多一分保護,就多一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