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1. 預防勝於治療

       2. 平常就應該做生活型態的改善

       3. 定期健康檢查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     

      1.肥胖(腰圍/BMI):

        男性腰圍超過 90 cm、女性腰圍超過 80 cm或BMI>24Kg/m²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HDL-C) :  男性< 40mg/dl、女性< 50mg/dl

         

     3. 三酸甘油酯濃度(TG): ≧150 mg/dl 

           

     4.血壓: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 

     5.空腹血糖濃度:≧100 mg/dl 

當有三項(含)以上數值超過標準即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

 

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如果已經有了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不必感到恐慌。

 

•盡早諮詢醫師意見,評估需以改變生活型態來改善,還是需要以藥物控制

 

•每日提醒自己實踐健康生活

 

 

(一)非藥物治療:生活型態的改善

•戒菸

 

•減輕體重:

  運動與飲食控制是首選的方法,有需要時可以使用藥物。

 

•健康的飲食:

  1.減少飽和脂肪、膽固醇、反式脂肪酸、油炸食物、

     碳水化合物

  2.增加植物固醇、水溶性膳食纖維、

     w-3之EPA/DHA、水果、蔬菜、豆類、全穀物、堅果類

    (飲食多樣化、彩虹食物)

 

•運動

  美國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建議:

  1.持續地中度運動,例如每天30分鐘快走,每週至少5天,達到每週有150分鐘的運動量。

  2.即使體重沒有降低,運動也可以降血壓、降血脂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輕度活動 :

  慢走(4公里/小時)、園藝、打掃房子、照顧小孩、打高爾夫球、乒乓球

 

•中度活動 :

  快走(6.4公里/小時)、騎腳踏車、滑雪、網球、跳舞

 

•重度活動 :

  加快速度的快走(10公里/小時)活動、負重上坡、玩籃球或足球、爬山、游泳

 

日常養成佷好的運動習慣

•所謂有效運動乃是指能讓自已的心肺耐力及肌力,
  在運動的過程中得到適度訓練並進而增強的運動。

 

•運動的方式則不拘,但是仍應注意在活動的過程中,
  儘量避免運動過程中所會帶來對關節的衝擊及傷害 

–騎自行車

–把車停遠一點

–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時提早一站下車

–上下樓梯時多用雙腳取代電梯等

 

(二)藥物治療: (需經醫師診斷治療) 

            控制代謝症候群中的危險因子

 

       (1)降血脂藥物

       (2)降血糖藥物:有抗胰島素抗性的作用,不僅可降血糖,
          對降血壓和降血脂方面也有幫助

       (3)降血壓藥物:除了降血壓作用外也有胰島素抗性的作用。

       (4)低劑量阿司匹靈:降低心腦血管產生血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