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藥價差
健保大小眼
■金蓋紅/台中大雅(開業醫師)
健保局九月一日起大砍健保支付藥價,許多藥局的進貨價高於健保的給付價,諸多健保藥局不願賠錢調劑,民間醫改團體批評健保政策失當,健保局則說研議修法改善。
藥價差被汙名化久矣。同樣的藥價差,在醫療院所,就是醫院不當得利,沒有醫德。在藥局就不需要有醫德嗎?
健保局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尊重市場自由競爭機制,蠻橫而武斷的決定了藥價之後。藥價到了社區藥局,核定藥價低於藥局進貨成本,逼迫藥局不願做賠本生意,就被評為健保局政策失當。甚至健保局還研議要硬性規定藥廠的賣藥的價錢不能高於健保的核定價。這是什麼樣的道理?
物品的價值取決於於市場的自由機制,健保局在台灣是獨占與寡占的單位,以壟斷的方式,自行決定藥品的價格。藥價的決定,通常與用量有關,基層藥局與診所,由於用量數目不多,議價能力自然無法與大醫院的大採購等量齊觀。然而,健保局大刀一砍,刀刀見血,藥局無法營運叫作政策失當,醫院診所無法營運而換藥叫作沒有醫德。
只可惜,藥品的價格,通行於全世界,藥商如果無利可圖,自然而然會放棄台灣這片市場,健保局只能關起門來痛打台灣的藥師與醫師,外國藥廠,大不了放棄台灣這片市場,長期而言,民眾的健康能得到多少的照顧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