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一面之詞 難免失諸偏頗
一億元索賠事件應多方查證再論斷
針對臺大醫院病人家屬控告林凱信醫師「基因不好 種不好」的醫療糾紛,時論廣場上同時登出了蔡淑月老師及陳俊欽醫師的宏文,兩位的論點都言之成理,發人深省,但是有一點缺憾,使得讜論未臻完美,特藉廣場一角加以補充。兩篇大作都頗公正,並無偏袒家屬或醫師之嫌,可惜論點卻由完全接受病童家長的說辭出發,引用家屬轉述的,所謂林醫師說的「小孩生病是因為基因不好、種不好,基因和陳進興一樣差」,並一廂情願地認定,林凱信醫師就是這樣對家屬發言,因此,所發的議論雖出乎善意,但盡信一面之詞的結果,既看不到其間的是非曲直,反將整個事件完全扭曲,更陷林醫師於更深沉的不義之中。
不止社會時論犯了「偏聽偏信」的毛病,連臺大醫院也同罹此症,當是非曲直尚未明朗之際,台大李源德院長已經親向病家致歉,並向外界表示,將嚴厲懲處林醫師,這般明快的處置,雖令人感佩臺大醫院對醫病關係的重視,但院方既完全未查證事情的始末,糾紛的真相未明之前,台大一面倒地聽信家屬的片面之詞,如此草率,不僅令人難以茍同,也勢必影響台大醫界龍頭的公信力。
昨天林醫師由日本返國之後,我們終於聽到所謂陳進興的比喻,並非如家屬所指稱的,是談論病童基因的好壞,而是指病童體內「致病的壞基因,就像在社會中到處流竄的陳進興一樣,四處做孽,卻又難以捕抓、根除」,這樣的比喻雖嫌強烈,卻頗恰當貼切。
個人同為醫者,雖未盡同意用社會的窮凶極惡為例,來向家屬解釋病情,但這樣的解釋合乎病情與常理,林醫師指的並非病童的基因跟陳進興一樣壞,顯然病家誤會了林醫師的比喻,言語暴力事件至此可謂真相大白,但林醫師卻可能受到根據一面之詞而發的議論,造成二度傷害,論述之難於此可見,論者下筆之際,豈可不慎?
無端受到指控的林醫師,事後既未責怪病家,也未對醫院的處置表達不滿,只說明當天的言談誤會,再來即呼籲大家,要「將重點放在治癒病童身上,讓他的病趕快好起來」,這樣的風範,難怪言語暴力事件傳出之後,病患及病家爭先恐後地送花、寄卡慰問,甚至粘多醣病童林伯熾的阿嬤,還親自上電視為林醫師澄清,反應如此熱烈,難道不能反證王先生的指控有點反應過度嗎?
而臺大醫院僅因一位家屬的不滿與指責,即做出各項處置,同樣難免過度反應之嫌,希望以後若再遇到類似事件,允宜先行調查清楚再行動,畢竟查明真相並不困難。如所周知,一般主治醫師巡查病房時,總少不了住院醫師及護士隨行,台大只要查訪當天隨行的醫護人員,真相即可大白,何必本末倒置呢?
何況冤有頭、債有主,紛爭兩造之一的林醫師,既然還在國外參加學術研討會,各界何必急著進行「缺席審判」?至少也該等林醫師返國,聽完他的「自白」,再對照其他相關說辭,面面俱聽後再處置,諒亦未遲,何必僅憑單獨個案家屬的指摘,即勞駕院長出馬道歉,還要處罰、調動醫師,最後雖證明純屬誤會,但台大與醫師的令譽卻已橫遭折損,值得嗎?
至於僅因自己聽錯醫師的一句比喻,就大肆召開記者會的病童家屬,除了要求一億一千萬元的賠償金之外,還要台大醫院為他的孩子,組成專屬的醫療顧問小組為他診治,並免除孩子所有的醫療費用,反應如此激烈,要求如此逾常,個人雖然同情並諒解其為父的焦慮心情,但所作所為實嫌過分,醫師縱無功勞,也有苦勞,如此回報醫師,醫病關係怎能和諧?
病童父親不止事發之初的指控與要求,讓人無法接受,即今真相大白之後,也只見王先生除了一臉尷尬,居然沒有一句話向醫師、向社會大眾道歉,淡淡說了句「人就是這麼難溝通嘛」,這樣的表白,交代了什麼?難溝通的,是林醫師?還是家屬?林醫師好不好溝通,自有他的病家、病人、同僚及學生可以作證,至於僅因誤會,就訴諸媒體,並引發軒然大波的病家,則實在看不出溝通的技巧與誠意,或許只能當作處理醫病關係的一例負面教材。
醫療服務受供者的病人及其家屬,當然有權要求醫界提供良好的服務,但服務有其極限,醫師也是人,難免喜怒哀樂,對醫師過度的期望與指責,不僅無益於病人的病情,反將促使醫師及醫院,採取自衛性的預防措施,凡事縛手綁腳,反倒無法善盡職責,對醫師、對病人恐怕都有害無益。
許文德醫師 e-mail: h050@ms26.hinet.net
雲嘉南婦產科醫師協會 會長
許文德婦產科診所 院長
嘉義市公民大學 [兩性醫學] 講座http://web6.ttimes.com.tw/index.php?Id=h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