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防制政策

成人接種與否 起起落落  

                 莊凱全醫師

   調查發現,日本腦炎患者已不像以前會死亡或留下嚴重後遺症,衛生署鑑於成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引起過敏的副作用,甚至休克比率較高,「不鼓勵」成人接種。數日後,預研所就公布二十五至四十一歲年齡層的抗體陽性率不及四成,是日本腦炎好侵犯的年齡層,衛生署正評估補種可行性。類似這種「起起倒倒」的預防接種政策,讓基層醫師面對民眾的要求,其不知如何是好? 成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應有各地區發病率、嚴重病例比率、疫苗副作用頻率(嚴重型或全身型)等效果百分比供醫師參考,以提供民眾更多資訊,選擇最適合的預防方式。至於大規模補接種,這是流行很嚴重的作法,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幼兒接種的副作用,現在已很少見,約1%會發燒,其他少見的神經性副作用在台灣發生率是十萬分之一。不過,一九八九年以後發現,有些過敏性(尋麻疹、血管性水腫)副作用,台灣剛開始用北京株疫苗時較多,現在使用中山株後,此類副作用減少很多。成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的經驗,依美國和丹麥資料,過敏性副作用的萬分之二十。現在使用的疫苗純化技術較佳,但引起神經性副作用的疑慮仍末消除,因而不贊成接種超過五劑以上。不過,神經性副作用的因果關係目前仍未完全證實,有時間性的關連者約幾萬到幾十萬之一。日本目前是接種到十五歲,總接種五劑,如大流行,再視情形追加,他們並沒有嚴重的副作用。

   台灣不同地區的成人抗體陽性率從台北縣的40%到琉球鄉70%,大有差異。有些人雖然抗體不高,感染後卻可能有抗體記憶作用,馬上產生足夠的抗體對抗病毒。醫師應視個人狀況作建議,而由民眾決定接種與否。民眾對疫苗使用要有正確觀念,它可以預防疾病,但也有少數副作用,決定是否接種取決於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資料來源 開放空間

(作者莊凱全醫師 為嘉義市小兒科開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