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品質計酬制未考慮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及病患轉診的需要

本院靳曾委員珍麗,針對健保局推出論質計酬制生疑慮,由於此制度尚未考慮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及病患轉診的需要,因為不論是糖尿病、氣喘或癌症初期的發現及追蹤,不能只靠大醫院。本席以為,若政府有意推動轉診,應對「論質計酬制」有所詳盡規劃及配套措施,方能落實政府實行轉

質詢案由:

本院靳曾委員珍麗,針對健保局推出論質計酬制生疑慮,由於此制度尚未考慮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及病患轉診的需要,因為不論是糖尿病、氣喘或癌症初期的發現及追蹤,不能只靠大醫院。本席以為,若政府有意推動轉診,應對「論質計酬制」有所詳盡規劃及配套措施,方能落實政府實行轉診之決心,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質詢內容:

一、本席以為,健保局目前推動「論質計酬制」出現部分盲點。這種以病人的治癒率做為醫院領得愈多,是否真能為民眾帶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中央健保局推出論品質計酬給付方案,在就醫市場引起兩極化反應。有人憂心,此舉恐導致醫界專挑病情單純、給付高的病人醫治,重症病人在醫療院所沒有「賺頭」的考量下,恐會遭「放棄」;同時亦有人認為,健保給付標準與病人照護情況結合,可將醫療生態導向保護病人的方向,對病人更有保障。

二、全民健保將試辦子宮頸癌、乳癌、肺結核、糖尿病、氣喘論品質計酬制度,以醫療院所預防保健執行率,病患治癒率、復發率、存活率、合併症等指標為給付依據。但部分醫界人士並不認同,特別是疾病形態、變化及治療方式較複雜的癌症,是否適用於此一給付方式,一直未有共識。

三、根據部分專家表示,以末期癌患為例,癌症轉移、擴散後,治療可以「且戰且走」,亦可嘗試各種新藥,延長病人壽命;但新療法與傳療法的差別,必須經嚴謹的臨床試驗證實,成效和投注的心力和費用也不一定成比例,依病患存活率和治病率訂定給付標準,讓多數醫院不願意進行此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僅影響病人權益,也壓縮醫界研發的空間。

四、此外,中、南部病患常會北上求醫,類此跨院治療的病人個案管理加成給付如何「拆帳」,也是一大問題。北部某醫學中心,該院區逾半數癌症病患都來自中南部,病人往往在治療告一段落即出院返家,屆時病人在其他醫院接受追蹤治療,「成績」究竟該如何歸屬?醫療成果的認定成為兩難,甚至造成彼此醫院間的困擾。

五、本席以為,新的給付制度採定額制,若病人在尚未治癒前就將醫療費用用盡,原先醫院不但樂意不會強留病人,還很樂意幫病人「轉檯」,甚至進一步要求病人自費看病;這些可能出現的弊端,對此健保局應有妥善的配套措施。健保局推出論質計酬制,並未詳細考慮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及病患轉診的需求,不論是糖尿病、氣喘或癌症初期的發現及追蹤,不能僅靠大醫院來做,反而中、小型醫院、醫療診所更應受到重視,方能發揮預防醫學的目的。若政府有意推動轉診,就應有具體的基層轉診規畫,而非以見招拆招的方式,胡亂應付一番。

行政院答復內容:

一、本署中央健康保險局自九十年十月起,陸續推動子宮頸癌、乳癌、肺結核、糖尿病、氣喘等五大疾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依疾病之特性,設計不同之支付誘因,以引導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整體性之醫療照顧。

二、該局推動之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在支付方式設計上,是根據醫療院所實際提供患者之醫療服務,分階段支付,參與試辦之醫療院所,需提供每一階段應有的醫療服務後,始能獲得該階段之醫療給付,故不會有將醫療費用用盡就請病人轉院或自費之疑慮。以乳癌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為例,該局曾就計畫方案召開專家會議,並獲得認同,因計畫目的是希望醫院好好治療、照顧及追蹤病人,故方案係分別依不同疾病期程,訂定不同之治療方式、品質指標及支付標準,並依其存活率,訂定各階段之獎勵措施,若醫院採用新的化學藥物治療,且該藥物亦屬全民健保收載之藥品品項者,亦符合試辦計畫之規定。而病人若中途轉院,亦有計算之標準。

三、五項疾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採醫療院所主動報備制,除乳癌因需要特殊醫療團隊,必須在醫院診療外,其他項目皆屬西醫基層診所可提供之服務項目,有意願之基層診所,皆可報備參與試辦。該局在試辦期間,將密切觀察試辦情形,並於試辦期滿後,詳加評估檢討各項試辦情形,持續改善計畫內容,並逐步擴大實施範圍。

五大疾病給付 91.10改論質計酬

    健保支付標準將有重大變革。91.10起,健保局將實施五大疾病醫療改善方案,包括子宮頸癌、乳癌、肺結核、糖尿病、氣喘等,分別透過增加給付或依治療「結果」付費等方式,將健保開辦以來「論量計酬」的方式,部分改為「論質計酬」。

    91.10起,子宮頸癌論質計酬將全國開辦,其餘四種疾病則分區試辦,結核病為中區分局、乳癌為台北分局、糖尿病為北區分局,氣喘為高屏分局和南區分局,但國內各醫院即使在非試辦區,也可加入論質計酬計畫。

    健保局希望改變傳統「論量計酬」的支付方式,不是醫療做得越「多」、健保給付越多,而是醫療做得越「好」、健保才給付越多。

    對病人來說,就醫方式應無改變,但醫院、醫師可能在有「誘因」的情況下,會更願意對病人衛教,或更主動提醒女性做子宮頸抹片,或更努力將病人的疾病從頭到尾治癒,讓病人「不想」頻換醫師、逛醫院,對病人來說應可得到較好的醫療品質。

    健保局預估一年最多將額外花費二十九億元推動這項計劃,長久來看,若能提早發現疾病、提早治癒,反而可以省下可觀的醫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