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群聚事件之醫院感染管制策略    顏慕庸

                

現況評估

 

1. 0623成功圍堵後之減災期,社區感染個案數即由平均每週10H1N1個案之基礎開始以「等比級數」之速度上升至目前每週(as of 0829)超過 10,000 cases新個案之發生率,如果防疫措施不變,以此等比級數繼續發展,其並非「等加級數」之200周歷程。而是在幾個月的高峰後,當終於達到herd immunity 時,疫情將會開始趨緩,此時天佑台灣疫苗出廠,將有可能度過此一寒冬。除非發生突變波瀾再起(個人認為機率較小)

 

2. 來自北京會議WHO最新訊息,病毒自0428路監測以來,毒性並未改變。而死亡率與高危險族群及未及早用藥有關,曰三至四成個案為無潛在性疾病之輕壯成年人。

 

3. Novel H1N1pandemic flu A尚未因全球用藥而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雖然零星個案斷續發生,唯基於羅氏藥廠之surge產能已經到位,目前基於策略考量,確為放寬適用之時機,以抓緊即早治療之48小時黃金時間。

 

4. 開學後學生群居及引發之群聚勢必增加,社區防疫網絡考驗即將開始。

 

5.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軍隊之群居及因戰爭之移行在1918,確實扮演了當年群聚及疫情惡化之重要原因。此波88水災國人投入救災,對於疫災也因此確實產生了南北兩面夾擊的效應。

 

6. 由以上分析,台灣目前之社區感染,或在台北大都會區,或在南部災區均已達飽合程度,而其後之影響亦將隨後發生如下之現象或指標:

a). 分母增加,死亡率不變時住院病例、重症個案或死亡個案仍將陸續出現。

b). 社區總體個案及重症個案上升,對於醫院之衝擊將開始出現院內群聚感染,雖為溫和之病毒但仍將耗損醫療人力工時。而住院之高感受危險族群如孕婦或免疫缺失者亦受到直接之威脅。

 

也因此台灣目前的疫情以處於第五級廣泛性社區感染階段,就醫院感染控制而言,恰介於疫情溫和時期季節流感院感作業與疫情升高嚴重度增加時感控設計最高規格動線管制兩者之間的中間階段,因此須有新思維之進階感控措施;若疫情再次升高,需區分清淨醫院與汙染醫院。

 

醫院感染控制建議事項

 

1.醫療人員(HCW)可能彼此傳遞流感輕症,而且人數有升高趨勢,是目前著重要的問題。因應醫療服務量增高,受感染HCW的停班問題。目前幾家醫學中心討論後採取發燒時休假5天方式因應,或症狀消失後24小時。院方應於合理狀況下,規劃及因應發病員工人力資源的運用,並積極預防院內群聚感染。

 

2.加強宣導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surgical mask)與洗手,請醫院院長於重要會議中宣誓與SARS感控同樣精神之接觸病人前、後及觸摸環境後「全面節點洗手」的重要性。

 

3軟性限制訪客,建議製作「給來院訪客的一封信」(如附件),依目前疫情告知訪客來院探視之相關的風險(相對於社區類似接觸到病毒之風險,在院內亦有可能接觸到病毒),並予以衛教相關配合事項。如有呼吸道症狀應建議勿至醫院探視,並充分利用醫院之公共洗手節點隨時消毒手部等。

 

4.針對已發生群突發之單位,依院內群聚事件進行通報及處置,進行環境清潔與動線管制。可視醫院之員工備藥資源決定是否採取接觸者全面性投藥。

 

5.目前之社區之流行不可避免將衝擊醫院之群聚感染,建議醫院嚴格定義用藥時機及住院標準,原則符合流感重症才需住院 (流感重症之原文為complicated influenza,不甚傳神。0827定義改為住院病例)

 

流感併發[住院](重症old term)通報定義

 

通報/臨床病例定義 (Clinical Case Definition)

出現類流感症狀*後四週內,發生符合以下臨床狀況至少一項者:

 a). 肺部併發症(Pulmonary complications)且需住院者

 b). 神經系統併發症(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 心肌炎(myocarditis)或心包膜炎(pericarditis)

 d). 侵襲性細菌感染(Invasive bacterial infection)

 e). 其他(Others):非符合上述4項臨床症狀,

    但個案需於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

  *類流感症狀:

需同時符合「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38℃)及呼吸道症狀」、「肌肉酸痛或頭痛或極度倦怠感」、「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及支氣管炎」等三項條件者。 

 

6.流感[住院](重症)病人收治原則:

    可不必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但仍應以隔離病房動線管制為主,採取集中照護(Cohort),工作同仁可不需穿著兔寶寶裝,一般時機佩戴外科口罩與穿著一般隔離衣,同時注意動線管制及節點洗手。當涉及咽部以下之侵入性醫療措施並導致飛沫傳染,則佩帶N95口罩,視臨床重症之需要則可放置於加護病房,唯應注意空調氣流走向(ICU負壓隔離病房)

 

7.加強第一線針對疑似流感高危險群或是病人住院前三天曾與流感個案有接觸史之監測,並提高一般疾病合併不典型流感之敏感度及相關感控措施,以及早發現可能之流感指標個案。(必要時可考慮留置病房 detention ward之設計)

 

8.密切監測新型流感高危險群,如懷孕、Asthma、免疫不全者等之防護,避免院內感染流感。(婦幼分流) 院方如有推動母嬰親善政策,應進行動線規劃,區隔高危險群之病嬰與產婦,避免醫師或家屬因在婦幼病房間之移行而導致交叉感染。建議由院方與婦產科、小兒科、感染科等相關科室共同討論因應措施以便執行。

 

9.落實醫院員工與病人的群聚通報,加強發燒、咳嗽、腹瀉症狀與類流感異常事件通報,建議改為每日通報以早期發現及因應。

 

10.請各醫院檢視公費與自費的克流感數量與流感快篩試劑,以供因應與合理計算使用。

 

11.檢視各醫院防疫物資儲備量,建議可高於目前建議存量,以因應目前情勢之計算使用。

 

12.未來為減輕醫院之人力、費用及感染管制之動線負擔,可建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之感染症專責醫院預行準備,以因應未來病例持續上升時,可能集中收治流感住院病例,必要時各院可支援人力因應。需要高階加護照護之重症個案是否比照集中收治可再研議,以減低醫學中心之人力資源耗損為考量。

 

用藥(osteltamivir, zanmivir) 時機 48小時之內給藥

 

1.  類流感 + Flu A 快篩陽性                        健保給付

 

2.  群聚事件其中已有個案證實為A型流感
H1N1陽性者,則群聚眾案均可服藥                  公費用藥

 

3. 類流感併發症須住院者
 (
建議參考流行病學關聯性, epidemiological linkage)
48小時此時僅為為參考值,五天內給藥仍有幫助,必要時加倍劑量。

 

4.  類流感 + 自費要求用藥者                      自費用藥

 

5. 目前台北市即將設立社區流感篩檢中心(community influenza screening center, CIC),事實上醫院基於求診病患之分流管制,亦可設立流感篩檢門診(outpatient influenza screening center, OIC),而急診面臨大量病患時亦可拉起戶外檢疫站 (outdoor screening station),上述篩檢中心,如果連A型流感快篩劑都缺貨時該怎麼辦?底線是:回歸醫療專業醫師診斷,如果醫師基於專業判斷診斷,在加上任何流行病學關聯性(epidemiological linkage),則自可診斷:influenza 流行性感冒,如此診斷不但可解決學校停課之操作定義,同時亦可給予病患自費購藥之建議及選擇。

 

6. 治療同時,針對異常群聚(例如快速聚集十數人之感染)應予採檢,或學校間斷送來評估之學童,第三例以後可予隨機採檢。如此亦可協助擔任社區之定點醫師即時發現可能產生變異之病毒。

附件

親愛的貴賓,您好:

歡迎您蒞臨本院!願您能獲得滿滿的健康和平安的心情!

鑒於H1N1新型流感已造成全球的疫情,並引發國內民眾的關切,希望藉此機會提供您有關本院所採取防疫措施的即時訊息,包括:

·     本院已依照衛生署的指示,針對H1N1新型流感可能造成的流行狀況及對醫院的衝擊已研擬完善計畫,全院所有工作人員均已接受相關教育訓練。

·     已加強公共區域之清潔與消毒,包括洗手間、電梯以及其他容易因高度接觸而造成污染之處,並增設多處酒精洗手液供所有人員使用。

·     持續進行全院病患及同仁之體溫檢測,並監測各單位類流感群聚事件,隨時將院內防疫狀況與臺北市衛生局聯繫,以進行各項立即性的防疫措施。

 

我們十分關切所有病患、家屬及醫護工作人員的健康,並防範任何可能的病毒傳染,然而由於目前我國正處於社區流行之階段,因此包括待在醫院期間仍有可能感染H1N1新型流感之風險 因此以下幾項防疫措施需要您的全力配合:

·       因醫院為感染性較高的場所,若您本身無就醫需求,請儘量免進出醫院,以預防感染。
 

·       訪客家屬如有發燒(≧37.5℃)或咳嗽、流鼻水、喉嚨痛、全身酸痛、腹瀉等類流感症狀,請立即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您的接觸史,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或您親愛的家人。若鄰近有人咳嗽時,自身亦可戴上口罩並勸說對方配戴口罩就醫
 

·       新型流感之高危險族群,如懷孕、氣喘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症、免疫功能不全者等,進入醫院就醫時請戴上口罩,並勤加洗手。
 

·       本院已在進出醫院大廳、電梯等公共空間及病房之公共區域增設多處酒精洗手設備,請充分利用該設備進行洗手以維自身安全。

·       請儘量避免在疫情期間探訪病患,可充份利用各院區之病房助理,提供住院病患之日常生活協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誠摯感謝您的配合。若有相關疑問,請與櫃檯人員連絡,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敬祝平安、健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院長

 

中華民國9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