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71型自救之道
 

  莊凱全 醫師

 
 一九九八年全台灣腸病毒重症大流行,衛生署為此希望防疫一條鞭,一年多之後成立現在的疾病管制局。經歷SARS的流行,國內開始重視感染管控,民眾則熟悉預防傳染病的預防方式;但長期以來疾病管制局的防疫方式,著重購買疫苗,鼓吹疫苗,對基本的衛生習慣僅止於宣導短片,成效不足。今年初南部出現腸病毒重症愈演愈烈,而現在小孩生的少,門診出現不少焦慮緊張的父母和家屬,政府官員的答覆好像很無奈,我們只好自救了。

 腸病毒中最嚴重的是小兒麻痹病毒,感染野生株小兒麻痹病毒的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會有永久性肌肉無力麻痺甚至死亡,其餘大部分完全康復,另一種毒性強的是腸病毒71型,產生永久性的後遺症或死亡,估計不到萬分之一,除了B群科沙奇腸病毒對嬰幼兒仍有強的毒性,和少數的心肌炎,絕大多數都是口腔潰瘍,手口足屁股有水泡,有的出現無菌性腦膜炎,也會完全康復。

 從國內和美國的調查,每年都有幾種腸病毒同時流行,過去幾年都有71型(去年除外),但今年71型較往年多,但症狀是不是有改變,個人認為這些口腔潰瘍或手腳口腔屁股的皮疹,病人的病程都在變化,不易比較,臨床上小兒科醫師經過專業的訓練,仔細診察幼童應該可以在有神經併發症的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治癒率頗高。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當時又沒有發燒,或會無故驚嚇,會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此情形在正常人在剛睡覺時也會有,但71型的病人此情形在熟睡仍會出現,甚至清醒時都有,那是表示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另外若如沒有腹痛、拉肚子、胃炎仍出現多次的嘔吐表示腦壓上升的現象,這就該盡速送大醫院。

 腸病毒71型主要對三歲以下的幼兒侵犯中樞神經,進而造成肺水腫,由於都是被家人所傳染,此時病毒數量最多,如又不休息更易產生重症,目前認為傳染途徑應該是糞口和接觸傳染,但飛沫傳染也是途徑之一,因此洗手、隔離及戴口罩都有必要。腸病毒71型進入家庭後,八四%兄弟姊妹或堂、表兄弟姊妹會受感染,家中大人感染率三七%。受到腸病毒不管是哪一型,幼兒都比較會有臨床症狀如口腔潰瘍、皮疹、發燒、嘔吐等,成人則是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因此腸病毒71型流行時家中有三歲以下的幼童。大人如接觸面廣,尤其是和學齡和學齡前幼童接觸,回家後一定要全身洗乾淨(包括頭髮)才可抱幼兒,家庭中使用漂白水在兒童的玩具、桌面、地板擦拭。幾天一次不需大面積噴灑,減少環境汙染,大樓的電梯按鈕也要消毒。

 總之,腸病毒71型目前已有快速診斷的晶片,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在早期「懷疑」是不是71型?並即時通報,如政府配合快速診斷可以告知家屬要提高警覺,並即時通報學校。幼兒園的消毒、隔離也是重點,小學和安親班對71型的病童要同步隔離和消毒(其他型腸病毒不一定要停課,可以給予單獨的空間或戴口罩,減少對大人的不便),避免到公共場所。

                
(作者為小兒科執業醫師,曾任衛生署防疫處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