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竟把醫院當酒店

 

衛生署竟把醫院當酒店(魏福全)蘋果日報論壇 (討論區)

 

2011 0627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86692/IssueID/20110627

 

恩主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林憶直在急診室行醫6年,兩度遭黑道病患毆打,他除對施暴者提告,並擬聲請釋憲,讓醫師能依據《憲法》保障人民生存權的規定,可拒絕對曾施暴者看診。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維恭曾對急診室醫護人員調查,89%醫師表示曾受威脅,37%曾經實際遭受暴力攻擊,護士則有73%曾受威脅,36%曾受暴力攻擊。由此可見醫護人員尤其在急診室受到的暴力威脅是何等普遍而且嚴重。

醫院應該是救人的場所,但過去已經發生不少打砸甚至追殺人的事件,這不但危害醫護人員的安全,對於當時正在就醫的病患更造成極大的危險,確實是可惡至極,檢警單位不該以一般暴力事件處理然而民間醫改會認為是醫院防暴措施差,主張衛署要加強督導醫院急診安全。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也直指是醫院不負責,醫師才會被欺負。其實這些言論都是落井下石的風涼話


針對以上的事件,衛生署也曾發了一封信函給所有醫院,內容有提到所謂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的方法,滋擾醫療機構秩序或妨礙醫療業務的執行者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如觸犯《刑法》者,應移送司法機關辦理。這不但是廢話,也是沒人怕的空話。信函裡唯一重要而且會真正落實的是強調醫院安全的環境是評鑑項目之一,醫院有責任配合辦理,要負責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表面上看起來是重視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其實是把警察和法院等等治安司法機關的責任都推給了醫院,難道醫院不是公共場所不屬於司法管轄範圍之內嗎?是把醫院當成了酒店,還要自己找人來圍事嗎?


酒店找人圍事合理也實際,因為本身是非法營業而且不法人士出入頻繁,不方便麻煩警察來處理事情。醫院是合法機構,發生任何治安事件,本來就是警察該來處理的。然而看到急診室打砸事件中,警察到了急診室稱呼帶頭打人的為「X哥」,還「請」他叫手下離開,令人不禁感慨警察這麼軟弱,卻要醫院這些穿白袍白裙的自行來圍事,未免太可惡了。

用評鑑制裁推責

記得幾年前,有一陣子酒店常發生槍擊鬧事案件,警方處理方法是警告這些原本就知道是違法經營的酒店,若再發生槍擊案就要去抄店外加斷水斷電。今日衛生署對醫院的要求,正如當年警方對待非法酒店的方式一模一樣。把醫院視同特種行業,要保證不要出事,醫院只好要不請黑道老大來圍事,不然就鞠躬哈腰外帶賠款了事,千萬不要再爆出有人在醫院鬧事的案件,不然評鑑這把大刀就要砍下來了。


衛生署發來這份公文的心態確實可議,衛生署真正該做的,是幹譙警政署為什麼警察機關沒有積極嚴肅處理醫院發生的治安司法事件,請他們記得他們是人民養的不是黑道養的。也要請行政院幹譙司法院,對於類似案件不要像判酒駕殺人緩起訴那樣輕判,不然如何能制止這股暴力歪風?如今,衛生署把防制暴力的責任打算明明白白的推給醫院負責,還要用所謂的評鑑來制裁醫院,把原本立意良善的評鑑制度操作到成為評鑑極權主義,不管是什麼死人骨頭,醫院都被逼得趕快吞下去。只能說評鑑未免太好用,太牛逼,醫院只好乖乖的忍氣吞聲當傻逼了。衛生署打算用評鑑來懲罰身為受害者的醫院,讓醫院面對暴力只能隱忍,這不只是顢頇無能是非倒錯,更助長了暴力者的氣焰。

 

作者魏福全為宏濟神經精神科醫院院長

 

 

相關 新聞  如下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79095/IssueID/20110328

 

縫合太痛 情侶揍醫師

 

找友人大鬧急診室 警帶回偵訊

 

2011 0328日 蘋果日報

 

【謝東明、莊淇鈞╱新北報導】新北市一對酒醉情侶到醫院求診,男子嫌護士縫合傷口時未打麻醉劑,痛得大叫,憤而揮拳企圖打護士,其女友在旁不爽男友被弄痛,竟向醫護人員嗆聲:「男友脾氣不好!」甚至找來友人大鬧急診室,打傷醫生與護士,還砸毀醫療器材。警方獲報趕抵現場將兩人帶回偵訊,醫護人員驗傷後也提出告訴,兩人最後遭警以傷害罪嫌送辦。

 

酒後失控打成一團

 

警方調查,毆打醫護人員的男子黃寶田(四十五歲,有侵占前科)及女友林玉梅(三十五歲,有詐欺前科)前天凌晨在新北市三峽區卡拉OK店喝酒,疑因酒後情緒失控與人打架,黃男頭部受傷,前往恩主公醫院急診室,未料,兩人竟情緒失控,打傷處理傷口的護士外,就連醫生出面緩頰亦遭追打,導致頭、手等部位受傷。


醫院監視器拍下前天凌晨二時許,護士正替黃男消毒傷口時,邊詢問傷口怎麼來的,無意中弄痛黃男傷口,黃男竟朝護士揮拳,還找女友助陣,女友說:「我男友脾氣不好!」意圖對護士動手,幸好一旁另名護士急忙制止,院方同時也找來警衛安撫兩人情緒。

 

器材毀損考慮求償

 

警方指出,兩人陸續召來好幾名友人到場,對醫護人員大罵,此時一名急診室醫生出現緩頰也被追打,兩人於警局偵訊時表示,沒有動手打人,如果有人受傷,那也是因為傷口疼痛造成雙手揮舞而不小心打到人。


恩主公醫院發言人王炯珵昨說,經初步了解,疑因病患不滿看診速度慢才起糾紛,已報警處理,不排除對院內醫療器材毀損部分求償。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245431.shtml

出了事才想到急診重要?

 

【聯合報╱蔡常青/醫(台中市)】

2011.03.31 03:42 am

 

對於急診重症的病患,急診醫療相信是很重要救命的一環,可是我們卻看到,似乎很多民眾與家屬,把急診當作「快速門診」,心中存有「只要我覺得急,就是要看急診」的觀念。也不能苛責這些人,因為是整體的醫療環境,與不合時宜的醫療法規,給予了大家錯誤的觀念。

 

試想,一個區域醫院,今年二月短短廿八天,看診人數超過七千人次,醫護人員的體力,早已不堪負荷,面臨的醫療風險有多大,民眾接受的醫療品質,更是可想而知。

 

部分民眾,抱持著到急診花錢看病,就準備要做全身健康檢查的心態;害怕日本輻射塵的影響,卻動不動就要求醫師幫他開立電腦斷層或是X光檢查,這不是很矛盾嗎?稍不順從民眾或是家屬的意,投書就來了;尤有甚者,對急診醫謢同仁拳腳相向,早已不是新聞。

 

全國急診醫護人力吃緊,早已到達不堪負荷的程度,總得要出了事,大家才會想到急診的重要,官員才會想要解決,長年下來,請問解決了多少急診的窘境?

 

又如兒科急診,目前全國招收的兒科醫師逐年減少,不單是兒童人數下降的問題,卻往往被主管機關簡化為提醫師診察費即可解決的簡單課題,是這樣嗎?

 

整個台中山線甚至苗栗縣部分地區,有廿四小時兒科急診專責的醫療機構請問有多少?涵蓋的人口數這麼大,單一醫院兒科急診的人力與能力是否足以應付,地方衛生主管機關知情嗎?當看診人力不足的情況發生,又有誰願意出來協助?

 

發生事情,才開始互相指責,這難道是病患以及家屬所樂見的嗎?無以復加的無力感,只會讓臨床的醫護人員更想逃離這個不友善的工作環境。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7/6265956.shtml

急診室暴力 9 醫師受威脅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1.04.11 04:40 pm

 

原本是救人第一的急診室,卻成了醫護人員濺血的是非之地。近來頻傳急診室暴力事件,不少急診醫師認為,該檢討急診室的門禁管制,並應限制陪病家屬最多僅能兩人進入,減少有人隨意進入鬧事,對醫護人員動手動腳的場面。

最近彰化基督教醫院、恩主公醫院等,都傳出急診室暴力事件,醫師遭拳打腳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維恭曾對急診室醫護人員調查,89%醫師表示曾受威脅,37%曾經實際遭受暴力攻擊,護士則有73%曾受威脅,36%曾受暴力攻擊。

急診室比照加護病房限制陪病家屬至多兩人,是否可行?陳維恭說 ,24小時開放的急診室常常是醫院入夜後主要進出口,急診室若設門禁,勢必要增加管理成本,但至少可考慮在急診室入口設緩衝區,跟診療區有所區隔。

暴力陰影籠罩急診室,有醫院加強醫護人員學防身術,急診醫師座位也不敢背對門口。陳維恭苦笑說,半夜裡打打殺殺的患者還不少。有時候兩群人馬火拼,傷者都送往同一家醫院「狹路相逢」。

加上近來醫病關係對立,一般民眾到急診久候,家屬火氣一上來就開罵,或對治療不滿意就揚言「給你好看」。

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最近在臉書上發起,急診室免霸凌、反暴力的連署,張志華說,急診室應比照現行對加護病房的門禁管制,急診室應是半封閉式,任何人不得「長驅直入」。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也說,學會希望檢討急診室門禁的分流管制,限制陪病家屬最多僅能兩人進入,給醫護人員安全的工作環境。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353759.shtml

急診室一床難求 限制陪病,更怨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特稿】

2011.05.23 03:51 pm

 

陪病是國人特有「文化」,使得原本救治急症病患的急診室,經常吵雜如菜市場。為了要減少急診室裡的「閒雜人」,避免暴力衝突,衛生署要求醫院急診室要限制陪病人數,但許多醫學中心病床一床難求、急診室壅塞現象不解決,光限制陪病人數可能帶來新的民怨。

 

沒人想擠在醫院走道上過夜,醫院細菌多、感染多,陪病不是好現象,但問題在於,許多留在醫院裡的陪病家屬,常是迫於無奈,當急診室裡老是無止盡的「等等等等」,病患必須留觀等床時,家屬還得趕緊找關係四處請託,就怕一等就是好幾天,醫師又不知道何時會來會診,只好陪在旁邊不敢離開。

 

因此衛生署光是要求醫院限制陪病人數,卻沒能紓解醫院一床難求的現況,恐怕只製造了新的民怨,治標不治本。而且在沒有明訂限制人數下,形同把燙手山芋丟給醫院。

 

國人習慣把急診當門診用,有急診室醫師就形容,到急診的常常「是心急,而非病急」,等太久不耐煩,就對醫護人員大呼小叫,甚至動手動腳。

 

其實,急診必須視五級檢傷分類,依病情輕重程度救治,而非依患者誰先送到的時間救治,若非緊急狀況,建議等候評估時間甚至長達120分鐘。國人若不能改善就醫習慣,真正緊急才送急診,就得承受急診壅塞、大量病人湧入,造成急診室「消化不良」的惡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353751.shtml

急診實施門禁趕人?恐引發更多暴力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1.05.23 03:51 pm

 

衛生署要求醫院進行急診門禁管制,可能衝擊一般患者的陪病觀念,醫院協會擔心,如果衛生署未明文規範陪病家屬人數限制,院方「趕人」,恐怕引發更多暴力衝突。

 

醫院協會秘書長林佩萩表示,親人送急診,家屬多半急如熱鍋上的螞蟻,醫護人員本來就已經要應付部分脾氣不好的家屬,要是醫院硬不讓家屬進來,「急診暴力可能更多、打得更凶」。

 

林佩萩認為,限制陪病人數只能道德勸說,衛生署不應讓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承受壓力,否則就應該直接明文規定人數限制,免得醫院被罵得更慘。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則說,台灣的急診室環境太開放,限制人數進出確實有必要。人來人往的吵雜環境,很容易讓等候的家屬火氣上升。他也常遇到送進急診室的年輕人「呼朋引伴」,一張床旁邊圍了十幾個人開玩笑、大聲喧嘩,讓急診室的環境更惡劣,也干擾醫護人員。

 

蔡維謀說,醫院急診室的門禁管制,現階段至少要先從獨立進出通道做起。現行許多醫院到了夜晚,只開放急診室做為唯一的出入口,包括留觀等床、樓上病房住院家屬、急診患者全部都從急診室進出,讓急診室晚上12時過後,卻依舊像菜市場一樣吵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353748.shtml

急診室防暴 衛署要求設門禁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1.05.23 03:51 pm

 

醫院急診室經常鬧哄哄,且暴力事件頻傳,衛生署最近要求,有急診室的醫院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門禁管制,限制陪病家屬進入人數,降低急診室的吵雜混亂。不過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國人在急診室等床、滯留過久的現象難改變,家屬很難放心離開急診室。

 

急診室鬧哄哄的景象將有所改變?為了解決急診室醫護人員挨打,加強急診室防暴措施,衛生署最近邀集醫界、警政署等單位開會,除了要求醫院急診室需配置24小時的保全人員,更希望透過限制陪病家屬的人數,管制人員進出,減少急診室人員混雜、尋仇鬧事者假借探病之名,大鬧急診。

 

至於要限制多少家屬陪病?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表示,陪病家屬人數給予各醫院彈性空間,沒有硬性規定,但通常建議兩人以內,否則很容易干擾到醫護人員救治傷患。

 

但醫改會研究員邱宜 君認為,國內急診室壅塞,等床、滯留的人太多才是關鍵,急診照護人力不足,患者往往在急診室留觀要躺好幾天,陪病家屬也不放心離開。

 

根據健保局統計顯示,去年第四季醫學中心急診患者暫留兩日以上的比率,台大達21%、林口長庚20%、台中榮總約19%、高雄長庚約15%等,比起健保局指標值的4.7%的比率高出許多。

 

曾因兒子發燒,假日到北部醫學中心掛急診的 小姐說,急診室裡連走道都是等床的病人,加上每一床至少有一、兩個陪病家屬,空間又小又擠。有一次80多歲的父親因感冒,心跳、血壓驟降,傍晚送另一家醫學中心,急診室裡椅子超「搶手」,沒搶到椅子只能「罰站」兩、三小時。

 

小姐跟姊姊等家人不敢離開,因為一下子要填資料、一下子又要推父親去做檢查、還要打點父親吃東西、怕醫師來了沒遇到,只好幾個人守在病床旁邊,夜裡只能趴著床沿休息,對家屬很難熬卻也無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27/today-life8.htm

自由時報100.6.27

籲正視急診暴力 醫學會工作小組成立

 

〔記者王昶閔、劉志原/台北報導〕急診醫師救人分秒必爭,近年急診暴力頻傳,不只威脅醫護人員人身安全,更可能延誤其他急重症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形同間接傷害或殺人,受害者卻往往難以舉證究責。我國急診醫學界最近決定推動修法,希望比照「酗酒駕車罪」,將「醫院內暴力」列為刑法上的「公共危險罪」,以杜絕醫院內的暴力犯罪。

 

法務部次長陳守煌︰沒必要

 

不過,法務部政務次長陳守煌明確說:「沒必要,現行刑法已足夠。」他表示,醫院若遇此類情事應立即報警,平時也要加強院內警衛設置,並在醫院內增設相關錄音錄影設備以利蒐證。陳守煌指出,目前刑法第三四條強制罪、三五條恐嚇危害安全罪都是「非告訴乃論罪」,刑法是基本法,應一體適用,要有恆定的標準,如果要對醫院內行為增訂規定,將來其他單位,是否也會要求比照辦理?如此,法律就亂掉了。

 

台灣急診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顏瑞昇指出,急診醫學會已組成工作小組,將積極展開推動刑法修法,並將限制暴力的範圍從急診擴及整個醫院。

 

不願具名的急診專科醫師透露,曾有病患因腸子血管阻塞,卻因急診暴力使診治遭延誤,最後發生腸壞死。

 

另有一名病患則因腦中風送醫,搶救過程中受急診暴力干擾,以致來不及在黃金三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曾發表急診暴力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曾有病患在急診鬧事,疑似使一位老太太嚇到心肌梗塞發作。

 

受害醫師決定聲請釋憲

 

恩主公醫院急診科醫師林憶直六年急診生涯中兩度遭黑道病患毆打,今年三月更被打到腦震盪,他決定聲請釋憲,盼憲法基於保障人民生存權,讓醫師有權拒絕診治曾對其施暴者。法界人士對釋憲案的結果並不樂觀,台灣急診醫學會則擔心他的人身安危恐進一步遭黑道威脅,盼醫院與警方加強保護。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85499/IssueID/20110626

醫師聲請釋憲 拒治黑道

急診救人 反屢遭毆傷

2011 0626 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新北市恩主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林憶直在急診室行醫6年,兩度遭黑道病患毆打,他除對施暴者提告,並擬聲請釋憲,讓醫師能依據《憲法》保障人民生存權的規定,可拒絕對曾施暴者看診。但法界對林能否聲請釋憲不表樂觀,衛生署也指醫師若拒絕救治病人,會違反《醫師法》,恐被處以最高10萬元罰款。

 

急診醫學會昨舉行年度研討會,林憶直以自己曾兩度在急診室被打經驗,發表「防止急診暴力事件」演講。他說,他大學畢業後,僅在兩家醫院急診室服務,卻都遭暴力傷害,因此要聲請釋憲,保障自己和所有急診醫師。

群起圍毆腦震盪

林憶直說,他第一次被打在4年前,當時他在新北市新店耕莘醫院急診室上班,一群人送進一名酒醉的黑道大哥,他診斷是中風,同行小弟大叫:「哪有可能!」一拳就揮過來,「我昏迷10秒才醒」,醒來還得繼續急救這名大哥。後來對方道歉,他才沒提告。


林憶直說,後來他轉往恩主公醫院任職,今年3月又被打。當時也是一群人送進一名黃姓黑道大哥,護士要為黃量血壓,但不知為何,同行友人卻一拳揍過去,護士有戴眼鏡,眼鏡碎片就插進護士鼻子裡、鮮血噴出,他與另名護士連忙制止,卻被圍毆。


林憶直說,他被圍毆5分鐘導致腦震盪、左耳後方瘀血、指甲掀起。事後他向施暴6人提傷害告訴,其中2人未滿18歲,他撤告。全案訂本周五開庭審理。

法界認恐難成案

林憶直說,對方曾要求和解,他不妥協;他雖然擔心會被報復,但一定要告,因為若傷害官司成立,他將聲請釋憲,以《憲法》保障人民生存權為由,讓他得以不受《醫師法》裡醫師不得拒絕救治危急病人規定的約束,日後可不為曾對他施暴的病患看診。


律師顏文正則指,《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等應予保障,但對從事特定工作者,基於公共利益,其工作權是可限制的,例如消防員的仇人家中失火,消防員可選擇不滅火嗎?醫師能對仇人見死不救嗎?《醫師法》第21條是規定醫師有救人的義務,與醫師被病人打無關,這件事並沒有違憲問題。


律師尤伯祥指,醫師要聲請釋憲,須是曾因拒絕幫人看病而受到醫療法規的處罰,如果沒有,就會被大法官會議認為聲請程序不符,不受理。顏文正也說,若林憶直以他告病人傷害罪的刑事案件聲請釋憲,一定不會被受理。

衛署新制推門禁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 君說,《醫師法》規定,醫師若對危急病患拖延或不救治,可處2萬至10萬元罰款。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說,衛署上月已針對多家醫院急診室面臨暴力問題開會,最快8月也將開會討論急診室應否進行門禁管制,警政署也同意將醫院急診室列為巡邏重點。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說,雖支持林憶直提告,但對聲請釋憲、不為施暴病人看診有保留,他擔心這恐使醫師與患者都成為輸家,他已規劃醫學會在近期舉辦醫病溝通講座。


外科醫師楊志賢曾在常救治黑道患者的慶生醫院服務,及任職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急診室,他說,在和平時曾被威脅「治不好就看著辦」,在慶生時卻從未受害,「可能慶生很隱密,患者有安全感,反而沒事」;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認為急診暴力問題難杜絕,但各醫院若嚴格門禁管制,應可解決部分問題。

民眾指專業盡失

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邱宜 君認為,本案癥結點是醫院防暴措施差,衛署唯有加強督導醫院急診安全,才能改善現況;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醫院不負責,醫師才會被欺負」,醫院應鞏固安全措施,別讓醫師、患者權益受損。


民眾李福慶說,醫師若要分新仇舊恨才救人,就失去專業了。家庭主婦王思安表示,醫師被打很可憐,若有警力駐守,或可讓醫師安心救人。

林憶直小檔案

年齡:36
家庭:已婚,育有2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現職:新北市恩主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經歷:新北市耕莘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特殊遭遇:在耕莘醫院2年、恩主公醫院4年行醫期間,均曾在急診室遭暴力傷害
資料來源: 林憶直醫師

衛生署防制急診暴力措施

.各級醫療院所急診室,應張貼反暴力海報
.急診室應全天候設有保全或警衛
.急診室應設置警民連線,當地警方應將醫院急診室列為巡邏重點
.急診室應限制陪病數,避免大批陪病家屬
.急診室應有獨立出入口
.衛生署最快於8月召開全國醫政會議,討論是否強制限定急診室陪病家屬上限為2人;門診患者、家屬不得使用急診出入口


註:以上8月起實施 11月起實施


資料來源:衛生署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85516/IssueID/20110626

求生存權 創醫界先例

2011 0626 蘋果日報

 

急診醫師林憶直擬聲請釋憲,希望醫師有拒絕為暴力患者看病的權利,此舉創下台灣醫界先例。林昨說,他不是聽話的乖乖牌,若沒人想幫急診醫師出聲,「我自己出來講」,「總要有人去做。」

林憶直大學聯考成績優異,原始分數是全國第4名,他在就讀台大醫學院時很活躍,參加過很多社團,曾是學生代表。

滿腔熱血挺身

由一群急診醫師成立的臉書「搶救急診室」網站http://www.facebook.com/#!/SaveTheER),管理員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立仁,是林憶直台大同學;他說,不少急診醫師遭暴力後選擇隱忍,連醫院也要他們「吞下去」,但這是姑息養奸,就他對林憶直的認識,熱血的林「絕不會退縮」。

急診熱情不減

曾與林憶直共事過的亞東醫院急診科主任蔡光超也說,林憶直人如其名,就是一個很直、很有主見的人。
林憶直表示,他對急診充滿熱情,「這是很快看到成果的醫療。」例如電擊治療,一施行,患者可能就起死回生,比其他專科更讓他有成就感,他不會因被毆打就對急診醫學灰心,也不是要讓醫師不救病人,但希望透過聲請釋憲,減少醫師被傷害的情況,並且還急診醫界一些清靜,這才是他的本意。
記者邱俊吉、蔡惠如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485521/IssueID/20110626

9急診醫 領教過暴力

2011 0626 蘋果日報

 

【邱俊吉、張景閎連線報導】根據急診醫學會統計,高達9成的急診醫師有被暴力威脅的經驗。有黑道在急診室「續攤」繼續廝殺,也有患者家屬遷怒醫師未救活家人,拿刀刺傷醫師,對林憶直挺身要聲請釋憲,不少急診醫師表示支持。

心中的傷好不了

彰化員生醫院醫師左立青(40歲)今年3月在急診室救人時,遭嚴重攻擊。他說,當時值大夜班,送來兩名醉漢,他們因在旅館持滅火器攻擊服務人員,不慎吸入滅火器乾粉送醫,到急診室後,醉漢繼續打醫護,他被打到鮮血直流、腦震盪,額頭縫40針,住院半個月才出院,另有一名護士掛彩。事後院方和兩名傷者都向對方提出毀損、傷害告訴,


左立青昨說,身體的傷能癒合,心中的傷始終好不了,「現在我值大夜班都會怕,我不知道何時會再莫名其妙地被打。」對林憶直要聲請釋憲,他表示支持;他強調,救人是醫師天職,但政府 須保障醫師能在生命不受威脅的環境工作,「若醫師連自己性命都保不了,怎有餘力救人。」

人沒救活亮尖刀

台北馬偕醫院急診科主任張文瀚說,先前曾有名急診醫師為一名老婦急救,事後仍回天乏術,老婦的兒子 卻怪罪醫師沒救活母親,拿尖刀刺傷這名醫師,雖經手術撿回一命,但該名醫師身心已重創。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急診醫師說,有次急診室送進數名打架滋事的傷患,他正忙著急救,突然鄰床傷患發現他急救的是剛廝殺的仇家,雙方人馬立刻二度開打,打完後一哄而散,醫護人員雖沒受傷,卻萬般無奈。

經常被當出氣筒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表示,該會曾做過統計,約9成急診醫師有被暴力威脅經驗,有病人嫌醫師看診慢,或對醫療結果不滿,也會把憤怒發洩到醫師身上。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062600058.html

 

急診防暴力 半年內設獨立出入口

 

·          2011-06-26

·          中國時報

·          黃天如/台北報導

 

     人潮川流不息,熱鬧得好比菜市場,是許多大醫院急診室都有的場景,但未來會有所改變。衛生署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要求督導各醫院急診室在半年內,分階段強化門禁管制、設立獨立出入口等「防暴措施」,相關規定不排除納入醫院評鑑或設置標準,以增加強制力。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表示,為改善國內急診暴力頻傳現象,衛生署五月底已發文全國廿二縣市衛生局,要求轉知並督導轄內醫院急診室,八月底前落實出入人員管制、警民連線、配置廿四小時保全人力、張貼防暴力海報;另於十一月底前設立急診室獨立出入口,以及將診療區與候診區作明顯區隔等改善設施。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說,無論就醫院內感染控制,或是減少急診暴力發生的立場,學會都百分之百支持衛生署的政策。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1062700091.html

 

正視急診暴力 醫師要釋憲

 

·          2011-06-27

·          中國時報

·          【邱俐穎、黃天如/台北報導】

     急診暴力頻傳,讓醫護人員身處在暴力威脅的陰影中,三峽恩主公醫院急診科醫師林憶直擬聲請釋憲,保障醫護人員的基本人身安全,獲醫界熱烈回響。但主張拒絕救治曾施暴的病人,難道不擔心黑道報復嗎?他坦言當然也怕,自己會小心。

     「看診的醫生都沒在安全環境的情況下工作,病患怎麼可能得到很好的就醫權利呢?我捍衛自己權利過程,也同時捍衛同業權利。」林憶直的釋憲主張,醫界一致認為政府應正視急診暴力的存在。

     中部醫學中心資深急診護理師蘇柏熙感嘆,當醫護人員面臨急診暴力時,常只能盡量躲在門後、角落,就怕狀況一發不可收拾,也是顧及周遭病人安全。但他反問,「醫師花時間應付暴力,急診室裡若另有潛在生命危險的病人需要照顧,他們的權益又何在?」

     蘇柏熙說,對醫護人員施加暴力,在美國將面臨新台幣卅萬元罰金及一到五年有期徒刑的重罰。也許這次聲請釋憲不會成功,但衛生署不應再漠視急診暴力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否則,台灣急診醫師會紛紛出走,國家的緊急醫療防護網也面臨崩解。

     亞東醫院急診科主任蔡光超認為,維護急診安全的就醫環境也許不需釋憲,但無論在何地,暴力都不應發生,能在短時間內制止暴力才是最重要的。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01/112011062700092.html

 

醫生不是神急診醫護 近九成曾遭威脅

 

·          2011-06-27

·          中國時報

·          【邱俐穎/台北報導】

     急診暴力已非新鮮事。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維恭二○○七年對全國三六六位急診醫護人員的調查,八十九%表示曾受病人或家屬言語、刀槍等威脅,近四成曾實際遭受暴力攻擊。救命的急診室成為殺戮戰場,陳維恭感嘆,「醫師不是神,誰來保護我們的生存權?」

     陳維恭說,有昔日同事在急診室被病人砍了七刀,只因為救活了家屬放棄急救的病人;他自己也曾被酗酒病人拳打腳踢,感同身受急診暴力對醫護人員的威脅,於是在二○○七年進行調查。

     調查指出,八十九%醫師曾受暴力威脅,卅七%曾實際遭暴力攻擊;護士則有七十三%曾受威脅,三成六受過暴力攻擊。暴力威脅的形式除了言語威脅,也有亮刀、亮槍。

     他說,在急診室只要動作不夠快或沒有將病人列為優先處理,病人或家屬口出穢言、三字經是常有的事。曾有護理人員為女病患處理傷口,病人喊痛,病患男友就不分青紅皂白一拳打來。

     陳維恭感概,醫師有救人的天職,當面臨急診暴力時,多傾向容忍、不提告,「也怕萬一惹惱了一群人,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下班時間伺機攻擊。」但有民眾因此更有恃無恐。

     救人的地方成為逞凶鬥狠場所,陳維恭認為,民眾應有認知,醫院暴力影響的不只是自己就醫,更會損害其他等待患者的權益,法律也應與時俱進改革。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22466.shtml

看急診 請醫師穿防彈衣?

 

【聯合報林鴻基/中西醫師、法研所研究生(新北市)】

2011.06.27 12:08 pm

 

報載林姓急診醫師,兩度遭黑道病患毆打,擬聲請釋憲,讓醫師可拒絕對曾施暴的病人看診。

救治病人的醫師變成被施暴的對象,實在情何以堪,不過,不管是從「理」、「法」來看,這是行不通的,而且是清楚、明白、沒有爭議的一件事。

從一九四八年於日內瓦採用的「醫師誓詞」中來看,「病人的健康應為我輩首要的顧念」,「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乎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這是社會對於醫師所託付的重大使命。即使在威脅之下,縱令醫師的生命可能因此處於危殆之際,醫師們都不該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

所以,醫師法處罰不救治病人的醫師,這是行政處分;另外,也有涉及刑法中「業務過失致死」、「業務過失傷害」、「遺棄罪」甚或「殺人罪」等「不作為犯」的問題。醫師可能以「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作為「阻卻違法的理由」,可是,看來理由薄弱、不易成立。

至於,擬聲請釋憲,這更是不了解法律的遊戲規則,必須要在遭受行政處分,認為權益受損,在尋求各種層層可能的行政救濟無效之後才能提起,直接飛越各種層級,大法官一定不會受理的。

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侯孝賢導演在得獎片「悲情城市」中,老醫師對在醫院中追殺異己的黑道嚴詞叱責,「這是醫院,請你們出去」,黑道大哥們也尊重醫師,靜靜離去。目前台灣的現況卻是,有急診室的醫師戴上厚重的安全帽、防彈衣來「自力救濟」看診,醫院當局、甚至國家不能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這樣對待醫師,實在有欠公道。

在這已經不是「醫療父權主義」的年代,醫師們戰戰兢兢「以病人為中心」,冒著被感染以及過勞死的危險,心存救人的善念,卻要面對拳刀槍彈的回應,這個社會,是不是生病了?

不尊重救治、服務自己的醫師,其實就是不尊重、不愛惜自己的生命。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22467.shtml

衝突就道歉 醫師情何以堪

 

【聯合報鄭達藤/醫師(台北市)】

2011.06.27 12:08 pm

 

急診暴力,醫師提告,已登上媒體頭版。本人任急診 醫師多年,所見所聞,除肢體暴力外,更常忍受言語暴力,病患只要不順其意,一堆不堪入耳之言詞便會脫口而出,早已構成公然侮辱之罪,但醫師大都不會與其計較,強忍怒氣,完成責任。

究其原因,除病患及家屬等修養不足外,醫院本身態度十分重要,息事寧人,更會助長氣焰,只要有衝突有投訴,大都檢討醫護人員,打擊同仁士氣。曾有病患一天內因藥物過量重入急診室,我只說了一句為何如此大意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再次有機會服藥過量,病患男友即動怒要打人。事件中主任竟不分青紅皂白,要醫師道歉,情何以堪。

此外,有些病患會因本身利益提出很多無理要求,例如保險、請假、驗傷訴訟、打管制藥品,稍不如意,即大吵大鬧,院方也提不出有效方法制止,事後為安撫病患,即使醫師無過失,也要道歉賠款,惡性循環,做成今日惡果。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22468.shtml

急診室駐警 醫護病都安全

 

【聯合報胡萬炯/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台北市)】

2011.06.27 12:08 pm

 

最近 林憶直醫師要提告並擬聲請釋憲,大家開始關注急診室安全的問題。

急診室的確是一個充滿暴力危險的地方,筆者當年在台大醫院任實習 醫師時,就遇過急診室暴力。一位酒醉後與人衝突被咬破耳朵的男子,被送入急診,沒想到他的仇家(被咬傷鼻頭)也跟著被送進急診室,而且兩人在相隔不遠的病床上。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人又打了起來,直到警衛趕來制止,個人差點受池魚之殃。

筆者後來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求學,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是美國的最佳醫院,也對急診實施安全管制。

因為該醫院位在貧民區,附近治安不好,急診室有特別入口,而且該門口有點像我們的派出所,有一位員警就坐在門一打開的執勤服務台。這位配槍的員警不允許非看病民眾進入急診室,想要入急診掛號,先得過他這一關。

如前述我遭遇的真實案例,若有一員警先詢問那位被咬破耳朵的先生仇家為誰,至少知道仇家的特徵,如果等一下該仇家也被送入同一家醫院急診,若其病情較不危險,是否可建議他赴附近其他醫院就診?不然至少可安排他到距離較遠的急診室房間病床,避免可能的暴力發生。

我以為醫師無拒治病人的權利,但醫護人員的安全非常重要。我們可參考先進國家的作法,對急診實施安全管制。

也許在急診病患眾多的大教學醫院,能在人力允許下派駐保全甚或警力,不讓有心鬧事份子入急診如入無人之地,才能保護急診室的醫師護士及體弱病患等善良百姓的安全。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69.shtml

十年挨兩次打 醫護急診遭暴力要提告

 

【聯合報記者 陳俐君/台北報導】

2011.06.26 09:31 pm

 

醫院急診室暴力事件時有所聞,今年三月底曾遭毆打的三峽恩主公醫院急診科醫師林憶直,昨天公開切身之痛,他急診醫師生涯十年,已兩度在急診室被毆,因此決定提告,並呼籲政府應落實急診室門禁管制,限制陪病家屬人數,免得救人命的急診室,反而有如殺戮戰場。

林憶直昨天在急診醫學研討會現身說法。「十年急診醫師生涯,我就被揍過兩次!」四年前,林憶直在新店耕莘醫院當班,某天深夜,他收治一名因酒後意識不清送醫的黑道老大,「十幾個小弟全擠進來,急診室當場被塞滿。」

當時,林憶直從電腦斷層,發現黑道老大有腦中風跡象,檢查後與陪診的老大隨從討論病情,因急診室吵雜,兩人對談音量稍為大聲一點,後方喝醉的小弟搞不清狀況,誤以為醫師在叫囂,「話都還沒講完,左眼就挨了一拳,」讓他短暫暈厥十多秒,眼睛「黑輪」一個月才消腫。

 

挨揍醒來後,林憶直還是繼續工作,替黑道老大安排手術治療;自知理虧的黑幫,事後還帶著水果想陪罪,由於知道誤會一場,並未追究。不過有了這次經驗,讓他警覺工作的危險,為求自保,除了提醒自己不可還手,「就算又被揍,也要閃到監視器下留證據。」

 

本以為急診暴力不會再發生自己身上。今年三月底,林憶直在三峽恩主公醫院又遇到當地幫派大哥,酒醉後手傷,由女友陪同就醫,大哥讓護士量血壓時,突沒來由地攻擊護士;他見狀上前制止,先被大哥女友呼巴掌,在外聚集的小弟,隨後全衝進來一陣亂打,急診室瞬間變得像戰場,「我和護士被打得莫名其妙。」

兩度被毆的林憶直,覺得急診暴力不該再被縱容,所以連同被打的兩名護士一起提告,希望透過實際判決,讓法律來規範急診室安全。

 

林憶直指出,急診室暴力難杜絕,在於傷害罪屬告訴乃論,若受害者不敢提告,常流於和解收場,難藉法律發揮嚇阻效果;此外,急診室進出人員混雜,難防尋仇鬧事者,他認為應實施門禁管制,限制陪病家屬人數,才能還給急診室安寧。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表示,衛生署上月已要求醫院,須在三個月內完成門禁管制,限制陪病家屬人數,確保患者與醫護人員安全。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72.shtml

急診室防暴設門禁 陪病人數也設限

 

【聯合報記者 陳俐君、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6.26 03:57 am

 

「不想再被打了!」急診室醫護人員群起,透過台灣急診醫學會對外呼籲,希望陪病家屬最多兩人,衛生署也發函要求設全天候急診的醫院,十一月底前完成防暴措施,盼「大鬧急診」場景別再上演。

 

不少醫院門診、急診互通,一旦夜間或假日休診,急診室就成了病人、家屬主要出入口。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說,急診室重症、傳染患者多,若不設獨立出入口,放任閒雜人等穿梭,不但不利感染控制,暴力事件也難防範。

 

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表示,上月已邀醫界、警政署研商,要求醫院八月底前完成急診室門禁管制、裝警民連線電話、配置廿四小時保全;十一月底前,落實分區看診,隔開診療區與候診區空間,急診室設立獨立出入口,並納入醫院評鑑與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病患送急診,親友往往心急如焚。衛生署官員坦言,若限制陪病家屬人數,易引起民怨,最好有配套,例如,設家屬專區,區隔家屬與醫護人員;同時增加保全人員及急診行政人員,增加警員巡邏次數等。

 

國人陪病文化不易改變,衛生署官員說,美國醫院「全責醫護照護制度」可供借鏡,急診處有行政人員、心理師等陪同,就不需太多家屬陪同,因有時人多嘴雜反而礙事。

 

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表示,限制急診陪病人數,實際很難執行。他認為,目前較可行的是先將急診與住院通道分流,減少閒雜人等進出急診室;但這些對減少暴力事件幫助不大,還不如加強警民連線,增加警衛人力。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84.shtml

家屬:不能陪病 無法放心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6.26 03:57 am

 

不能在急診陪病?民眾表示,限縮陪病人數,萬一患者有突發狀況,誰該負責?

 

小姐說,一般人不會沒事跑急診,通常是情況緊急,才送急診,患者也需親友陪伴,討論後續醫療處置等決定,如果自己被請出急診,「一定會申訴」。

 

太太對急診限縮陪病人數很矛盾,若自己家人急診,她希望親友能陪在身邊;但看到其他急診患者身邊聚集一堆人,她卻覺得吵雜。

 

太太也擔心,如果來了一堆親友,誰能進去、誰該在外面等待?可能吵翻天,且多數急診室未設置家屬休息區,一群人該到哪去?

 

「醫護人員有醫療專業,但不見得有協調專業。」太太說,醫院可加強宣導家屬少到急診室,但不該採取強制措施。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74.shtml

黑道幹架 急診室變戰場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6.26 03:57 am

 

急診室面臨的暴力風險遠超出一般想像。醫師表示,最常見的就是酒醉民眾對醫護人員言語威脅或動手攻擊。

 

「被罵三字經,是家常便飯。」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林宏榮說,不少民眾受傷送急診室時,酒還沒醒,醫護人員幫忙消毒傷口,患者不願配合,一感覺疼痛,就揮拳,醫護人員若不夠敏捷、立即快閃,一定掛彩。

林宏榮記得曾安排一名患者做X光檢查,放射科技術人員攙扶他躺好,沒想到對方不爽被碰觸,揮拳打人,技術員只能吃悶虧。

 

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說出急診醫護心聲,「寧可處理五名傷患,也不願治療一名酒醉者。」他說,酒醉者易衝動,容易嘔吐、情緒躁動或辱罵他人,常需多名醫護人員,才能讓患者配合治療。

急診醫護人員,有時是無端陷入幫派恩怨。

 

林宏榮說,有一次是道上兩派兄弟火併,雙雙掛彩,理論上兩批人馬必須分送不同醫院,沒想到消防局搞烏龍,以為警車押送就萬無一失,結果甲派弟兄還沒到醫院,急診室外已聚集一堆乙派黑衣兄弟,手持棍棒準備幹架,警方不敢讓傷患下車治療,火速轉送其他醫院。

 

盧立華曾收治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兩名兒子自殺,搶救後三人仍不治,家屬堅持不讓遺體運至太平間,當天深夜,急診室突出現六、七名黑衣小弟,邊打邊拖行一名男子到急診室;原來是老丈人不滿女婿外遇,造成女兒、外孫同赴黃泉。眼看男子被打到跪地,醫院志工與警衛幫忙勸架,結果一起被打,衣褲被扯破,身上也被抓傷。

 

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說,醫院急診暴力, 通常是醫師被打,如果增加警衛與保全人力,再加上廿四小時警民連線,應可減少急診暴力。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76.shtml

被揍數年後 醫師值班還在怕

 

【聯合報本報記者/連線報導】

2011.06.26 03:57 am

 

彰化及高雄等地醫院近年也傳出多起急診室醫師遭暴力對待事件,有被揍醫師至今心有餘悸,凌晨上班會「怕怕的」。

 

今年二月盧姓男子酒後因吸入滅火器內粉末凌晨送彰化員生醫院急診,陪同的許姓男子硬闖急診咆哮並亂摔醫療器材。正在急救的醫師左立青請許男不要吵鬧,許竟然揮拳打掉他的眼鏡,拿鋼杯砸他,躺在病床的盧也爬起來助陣,造成左立青的右額撕裂傷,縫了四十多針,警方將許與盧依傷害及毀損罪嫌送辦。

 

院長陳守棟說,左立青的傷勢後來痊癒,但現在深夜值班時仍會「怕怕的」,內心陰影揮之不去。

 

前年九月桃園黑幫簡姓及胡姓男子開車衝進桃園聖保祿醫院急診室要扁人,經救護車司機和保全出面制止,兩人後來被依妨害自由罪判刑;去年一月,桃園兩派黑幫分子在酒店起衝突,五、六名道上兄弟衝進醫院急診室毆打仇家,醫護人員嚇得不敢接近,被警方壓下。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一名女醫師,五年前在急診室遭精神病患打得鼻青臉腫;高醫一位 麻醉科 醫師四月阻止郭姓男子闖進恢復室時,也被對方以穢語辱罵、揮拳毆打;去年有名道上兄弟到高雄義大醫院要求注射嗎啡未果,事後找了廿多名黑幫兄弟到急診室嗆聲,讓醫護人員飽受精神威脅。

 

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部主任李文輝說,過去急診人員遭到暴力對待多半忍耐,但近年有些醫護人員會提告,捍衛自己的權益;高雄義大醫院急診主任蔡易廷說,「台灣的急診室出入太自由」,應該有強制的法令限制。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77.shtml

當年「慶生」 強悍醫師 手術刀逼退開山刀

 

【聯合報記者張榮仁、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6.26 03:57 am

 

台北市慶生醫院素有「黑道急救站」稱號, 曾經有 醫師陳良善在手術室幫槍傷的傷患開刀,突然有傷患的仇家持開山刀闖入,陳良善拿著手術刀痛斥「這裡是你老大,還是我老大,給我出去」,兩名惡煞乖乖退出手術房。

 

這段「手術刀vs.開山刀」的故事,至今仍被江湖兄弟津津樂道。

 

台北市林森北路、農安街口的慶生醫院,位在龍蛇雜處、特種行業林立的中山區,經常有酒客刀槍相向,慶生醫院總是在黃金時間內把人從鬼門關救回,逐漸成為黑道兄弟信賴的急救站。

 

慶生醫院樹立「黑道急救站」招牌,當年主治外科醫生陳良善是靈魂人物,在他手術刀下救活的大哥不計其數。當時慶生醫院的外科、整型外科等醫療團隊,即使是深夜、凌晨,就是有辦法在卅分鐘內集結醫院,奇蹟似地救活受槍傷、刀傷的傷患。

 

慶生醫院經常收治江湖兄弟,很多兄弟對那段「手術刀vs.開山刀」故事津津樂道;當時陳良善正在為受槍傷的傷患開刀,傷患的兩名仇家持開山刀衝入手術房,軍醫出身的陳良善不為所動,手揮血淋淋的手術刀指著兩人厲聲痛斥。說也奇怪,這兩名仇家被震懾住,不敢造次。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處長 高偉 君也指出,當年慶生醫院的手術室設的不是一般自動門,而是類似鐵欄杆的裝置,為的就是避免醫師或病患在手術中遭仇家侵入砍殺。

 

慶生醫院曾經聞名江湖道上,不過,二○○五年間,因創辦人蔡詠梅的負債問題,導致醫院一樓遭法院拍賣。慶生醫院目前雖然仍在舊址二樓,以「慶生診所」營運,看診項目已跨及婦科、家醫科、美容醫學等,不再像早年專治槍傷、刀傷。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NATIONAL/NATS1/6421082.shtml

「搶救急診室」 臉書串聯醫改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2011.06.26 03:57 am

 

台灣一群急診室醫護人員在臉書成立「搶救急診室」,已有近三千五百名網友加入,力促衛生署推動醫療改革,馬英九總統和衛生署長邱文達都加入社團,這個現象最近被寫成論文,登上英國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台北醫學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等人,觀察臉書「搶救急診室」的發展,論文「急診醫師透過臉書引領台灣醫療改革」發表在「刺胳針」,和英國、澳洲論文並列,成為該期討論主題,而台灣這個臉書也是全球第一個網路醫務管理社群。

 

李友專觀察,在成立該臉書前,醫療人員跟行政部門溝通須經繁複行文往來、會議效率低,基層聲音常因此被漠視,有臉書集結後,「一個議題就有一千五百多人關心與回應,任何會議都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同時加入!」

 

 

http://www.udn.com/2011/6/26/NEWS/OPINION/OPI1/6421447.shtml

急診室裡看見醫護人員處境

 

【聯合晚報社論】

2011.06.27 02:57 am

 

一般人對急診室的印象,由於進出的時機多半突然,情緒又很焦灼,因此不易觀察其細節。其實急診室裡生死交關,時時上演悲喜參雜的人生故事。難怪多年前美國賣座的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一季接演一季。

 

急診室在台灣,最近也演出一齣新戲碼,長年待在急診室的醫護人員,不願再忍受急診室裡的暴力威脅,除了對施暴者提告,衛生署也開始要求醫院對急診室實施門禁管制。

 

進急診室的病患,若非急症,便是亟需搶救的傷患,不僅造成醫護人員壓力,還連帶要承受陪病家屬親友的焦慮情緒,有時不但對現場施行專業醫護構成阻撓,甚且還爆發口角、肢體衝突的威脅。有時幫派打架受傷送急診,毆鬥延續到醫院;有時是車禍的傷者就醫,當事者雙方在急診室裡互相究責。這些衝突情況不時上演,這便不是「急診室的春天」,根本是「急診室的颱風」了。

 

民眾的急診室經驗,不管是自己或親人好友,總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關注,常常也可見陪病者眾多,所以醫院急診室即便夜半,亦常人聲嘈雜,焦急身影摩肩擦踵。急診室工作本來已是對醫護人員的體能考驗,加以陪病親友七嘴八舌,更會迫使醫護人員身心焦疲。如今衛生署的門禁構想,或能給醫護人員增加專業處理空間,的確值得嚴肅考量!

 

最近還有網友投訴,急診室裡發生醫生問診中途睡著的情節。這種情況對病患固然是權益受損,但也反映出醫護人員工作超時、體力不濟的現象,恐怕應怪罪於醫院的人事結構。此外還有實習醫生猝死,醫生在開刀進行時自己昏倒等等新聞,都可見醫護人員工作量不勝負荷,且反映出醫院行政單位節省開銷、過度壓榨人力的結構性問題。這些都是嚴肅的事件,對醫護人員固然不公平,就是對一般病患也有欠保障,衛生署怎能不認真處理?

 

別讓急診室的春天變調,別讓醫護人員因疲勞或畏懼而影響專業。這不僅僅是醫療院所的事,更相關就醫民眾福祉,的確應慎重因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28/today-o12.htm

 

自由時報100.6.28

 

流氓帶著女生進急診室

林重匡

驚見醫學系高材生被毆新聞,把我的記憶拉到兩年以前,一位同樣是台大醫學院畢業的家醫科 王冀中醫師,當時他就曾經告訴我,做為急診室醫師所不為人知的辛酸,當時他常遇到不合理的狀況,有次碰上流氓帶著年輕女孩,要求他當場注射安眠藥物,使其當場入眠要帶走。 醫師自然不肯,沒想到這混混卻變本加厲揚聲罵道:「剛才因為新光醫院醫師不肯,已經把他臭罵一頓,更別說你們這家小醫院,如果不注射,你就知死。」

醫師跟我提到,非本人的意志要當場入眠,這是明顯違法的,但是不遵照的後果卻是遭受到不停地謾罵,讓他幾乎快衝口而出,希望脫下白袍制服到外面打一架。

後王醫師舉家移民溫哥華,至今已經兩年,我們曾用電子郵件聯絡上,他表示會離開,其實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想繼續再念書。

我雖不知道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卻也期盼著,給醫護人員一個安全的環境救人,不要讓國內的醫療人才一再地流失。(作者為有線電視節目部企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22/today-o9.htm

 

自由時報100.6.22

 

搶救急診室 上了The Lancet

張志華

台灣的「搶救急診室」臉書專頁,登上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

標題:Facebook use leads to health-care reform in Taiwan

網址:http://tinyurl.com/64abyp5

這篇文章中提到,台灣急診室的壅塞問題,長期以來不被政府單位重視,但,在今年二月出現轉捩點,一急診醫師藉由社群網站,串聯眾多急診醫療從業人員,並成立了「搶救急診室」臉書專頁,開始了一連串的相關討論,也將意見轉貼到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的臉書上,建請推動緊急醫療政策的改革。

整件事情起於各地急診室之病患壅塞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醫學中心,幾乎是天天上演急診室爆滿、病人無床可躺的戲碼,於是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急診醫師聯手,於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成立了一個名為「搶救急診室」的臉書專頁。我們的宗旨是「建構安全、尊嚴、舒適的急診工作環境」,目前已有超過二九五個成員,網址是:http://www.facebook.com/SaveTheER

值得一提的是,該臉書專頁內的成員,幾乎囊括了所有急診醫學會的會員,會員們踴躍參與建言,也獲得急診醫學會及急診管理學會某個程度的善意回應,進而加速了學會團體和政府衛生單位之間的協議及談判。

如今,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 The Lancet刊登了這篇「急診醫師利用臉書串聯來引領醫療改革」的文章,也同樣表明了社群網路的影響力。相信我們的這個活動也將成為台灣有關「社群網路醫務管理」的絕佳個案討論教材。(作者為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

 

 

附加檔案一︰反暴力!建構安全友善之醫療環境─由彰化員生醫院案談起

附加檔案二︰反暴力宣導海報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本會提供「反暴力」海報電子檔供會員下載使用

        鑒於近來醫療暴力事件頻傳,醫療環境安全維護刻不容緩。為加強社會公眾對於醫療暴力之重視與認知,並使醫事人員對處理醫療暴力之相關規範更加了解,本會特製作「反暴力」海報(檔案下載)宣導醫療環境安全維護注意事項,提供各醫療院所張貼於明顯處所,以達宣示教化之用,俾利就診病人與醫師會員安心就醫、執業,並期以促進醫病雙方良好溝通,避免醫療暴力之憾事再度發生。

 

 

台灣急診醫學會

標  題:

有關近期急診暴力事件之聲明

刊登日期:

2011-03-04

 

 

針對近日急診不斷發生暴力事件,學會聲明如下:

 

1.學會於3/2透由媒體表達嚴厲譴責急診暴力之立場。

2.學會已向左醫師表達慰問之意,並對其受傷後仍然維護其他患者權益,甚至先治療施暴者後再處理自己的傷勢,學會表達最高敬意。

3.周志中榮譽理事於3/2第九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中提出建議,希望急診同仁多注意診療病患時之自身安全,並提供"如何辨識具潛在危險性的患者及訪客?"資訊,請參考本會公告。

http://www.sem.org.tw/tsem/?doActionValueID=566&menuID=1179069060&doAction=detail

 

標  題:

如何辨識具潛在危險性的患者及訪客?

刊登日期:

2011-03-04

 

 

1.      從行為舉止中觀察出即將爆發的徵兆

 

姿態:肌肉繃緊或緊握著某物

言語:音量提高、具威脅性或強迫性

動作:慌張不安、來回踱步或易受驚嚇

2.      關於暴力紀錄及流行病學中可循的線索

(1)   有暴力前科,尤其是嚴重且反覆無常的紀錄

(2)   訴諸暴力的計劃及恐嚇行為

(3)   暗示暴力傾向的行為,例如:戳刺女兒的洋娃娃行為

(4)   年輕且為男性

(5)   社會地位,例如:出身於貧民區或都會區

(6)   兒虐的過去史

(7)   薪資偏低的職業,學校或工作時的不良紀錄

3.      關於暴力行為的診斷

(1)   酒精及毒物成癮,特別是天使塵、迷幻藥及安非他命

(2)   酒精及毒品脫癮症

(3)   急性的精神病發作,特別是急性的狂躁(Acute Mania)及急性的精神分裂症(Acute Schizophrenia

(4)   外傷、新陳代謝失調、感染及老年癡呆所引起的急性器質性腦部症候群(Acute Organic Brain Syndrome)

(5)   人格失常、邊緣性人格、偏執狂或反社會的行為

(6)   部分複雜性癲癇發作,如短暫的腦葉癲癇

 

以上內容摘自力大圖書「急診室暴力」-周志中 醫師編譯

 

標  題:

學會針對近期急診暴力的聲明!

刊登日期:

2011-03-28

 

 

一、急診醫學會提供受暴之會員法律上的專業律師諮詢服務;由學會提供一次至多三個小時的專業律師諮詢,費用由學會支付。該會議可以使用學會或事務所的場地。至少,可以讓學會的會員懂得主張自己的權利。

 

二、針對醫院的部份,凡是造成急診暴力的醫院,由學會主動函文該院請院 方加強醫師安全管理。

 

三、針對地方衛生局的部份,凡是有急診暴力的地區,由學會主動函文該地方衛生局請其積極介入。

 

台灣急診醫學會

醫病關係主任委員 張國頌醫師

理事長 蔡維謀醫師

 

標  題:

3/24全聯會醫師安全專案會議說明

刊登日期:

2011-03-28

 

 

對近日來暴力事件頻傳,在急診、門診甚至加護病房均有類似暴力事件發生,對醫護人員之身心構成極大之威脅,全聯會於3/24召開會議,研議維護醫師執業安全一案,本會由蔡維謀理事長及醫病關係委員會張國頌主委代表出席,會議由全聯會李明濱理事長親自主持,於會中作以下討論:

一、暴力事件已有法規規範,依據醫療法第24條「醫療機構應保持環境整潔、秩序安寧,不得妨礙公共衛生及安全。為保障病人就醫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滋擾醫療機構秩序或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違反前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協助排除或制止之。」及第106條「違反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其觸犯刑法者,應移送司法機關辦理。」,已明訂相關刑責,但由於公權力不彰及醫院多希望息事寧人,故往往無法對受害醫護人員發揮具體效用。故此,醫院管理階層應主動改善醫療環境,在暴力事件發生後給予受害醫護人員必要的心理支持與法律扶助。地方衛生局也應負起責任,對層出不窮之暴力事件積極介入處理。

二、全聯會擬設立窗口,爾後若有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會員可透過此窗口進行申訴及提報。該窗口提供會員必要之協助並持續追蹤事件之後續處理,若無令人滿意之結果,亦將向相關權責單位反應。

三、製作海報對民眾宣示於醫療院所鬧事、損毀設備甚至對醫護人員施以暴力,均須負相當刑事責任,海報將會促請各醫療院所張貼門診、急診等處。

四、其他之初步共識如下:

1.暴力事件發生時醫院應立即報警處理,醫護人員以保護自己人身安全為重。

2.報請地方衛生局依醫療法第24條開罰鬧事者。

3.醫護人員可依傷害、妨礙自由罪告發鬧事者。

4.醫院應以毀損部分向鬧事者求償。

5.若涉及其他民、刑事者,再另行依法處理,決不姑息。

 

標  題:

3/29常務理事共識決議將積極推動醫療院所暴力行為為公共危險罪

刊登日期:

2011-03-29

 

 

有鑑於暴力事件在急診或是醫療院所內的發生會影響醫護人員執行醫療業務,進而影響病患就醫權益及就醫安全,學會將積極推動於醫療院所對醫護人員施以暴力行為應視為公共危險罪。

 

標  題:

急診醫學會,急診管理學會及恩主公醫院共同聲明對急診暴力絕不姑息之立場!

刊登日期:

2011-04-01

 

 

恩主公醫院行政中心主任李俊慶拜訪本會理事長蔡維謀及急診管理學會陳日昌理事長表達該院對日前發生於急診之暴力事件絕不妥協的立場。目前當事人(醫師及護士)已向三峽分局備案並提出告訴,警局已依傷害罪移送板橋地檢署。恩主公醫院也將更努力維護急診的安全工作環境,也呼籲醫界及政府相關單位能以實際行動,為達到一個安全的醫療工作環境共同努力。

 

行政院衛生署

 

有關急診病人壅塞問題,衛生署的因應措施

 

建檔時間:2011/02/21 16:49:25
更新日期:2011/02/21 16:49:37

今年春節期間,由於有些醫院停止門診,全台灣之診所大多休診,加上天氣冷,流感病人多,造成大量病人湧向急診情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已經呼籲,急診量比較大的醫院,應即增設類流感門診及假日門診,一來舒緩急診病人壅塞問題,二來可以藉此深入了解這一波流感的趨勢,以及降低因為急診壅塞所可能造成的交互傳染。
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農曆春節那一星期(13025 ),全國醫院急診之病人大約為20萬人次,但是到了上個星期,已經降至大約為11萬人次,其中,類流感之病人則由原5.2萬人次,下降為1.9萬人次,流行趨勢明顯下降。
雖然根據前揭數字可以推估流感高峰已過,惟為加強照護類流感之病患,以及避免急診壅塞造成交叉感染機會,衛生署才特別作上述之呼籲,建議各大醫院配合開設類流感門診及假日門診,並且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務必協調督導轄區內之醫療機構配合辦理。

 

衛生署嚴正譴責,不容暴力進入醫療機構,影響醫療安全

 

建檔時間:2011/04/01 20:49:31
更新日期:2011/04/01 22:26:13

有關最近發生於醫院內病人家屬因醫療糾紛,痛毆醫師並脅迫護士下跪乙事,衛生署發表聲明嚴正譴責暴力,並重申醫療機構應建立安全管理機制,積極維護員工安全。
依據醫療法規定,為保障病人就醫安全,任何人不得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滋擾醫療機構秩序或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違反前項規定者,警察機關應協助排除或制止之。違者,可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如觸犯刑法者,應移送司法機關辦理。


另查於醫院評鑑基準中訂有條文,要求醫院應訂定安全管理作業規範,以提供員工安全的工作環境,包括:

1)有專責人員或單位負責醫院安全管理業務,並訂有醫院安全管理作業規範。

2)於工作場所、宿舍、值班人員休息場所等處,評估適當位置,設有保全監測設備、巡邏、警民連線或其他安全設施,以保障人身與財物安全。

3)對醫院安全管理相關異常事件,進行檢討,並視需要改善。


對於近來發生醫院病人或家屬暴力事件,衛生署已立即函請全國各直轄市、縣(市)衛生局,輔導轄區醫療機構確實配合上開醫療法及醫院評鑑基準之規定,訂定安全管理作業規範,提供員工安全之工作環境,並將滋擾醫療機構秩序或妨礙醫療業務執行者,依醫療法第24條辦理。


衛生署另呼籲,民眾若對醫療機構或醫師之醫療過程有所疑義,應保持理性溝通,得依規定向醫療機構所在地之衛生局申請調處。若調處不成立或不願申請調處時,亦可逕向司法或檢察機關訴請審理。本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如接受司法檢查機關委託鑑定時,當依法提出公正專業之鑑定意見,送請司法檢察機關參考。唯有良好的醫病關係,才得以建構優質之醫療環境。

 

強化醫院急診室之安全防暴措施

 

建檔時間:2011/05/17 10:48:39
更新日期:2011/05/17 10:48:56

為維護醫護人員與病人安全,預防醫院急診室之暴力事件,衛生署特別於56 召開「醫院急診服務模式及安全強化之研商會議」,邀請內政部警政署、衛生醫療相關及消費者團體參加,共同研議如何強化醫院急診室之安全,並已將會議之結論,函請各縣市衛生局加強輔導轄區內之醫院,建立急診室之防暴安全措施。


據衛生署表示,該署業已通函要求,凡是設有急診室之醫院,均必須於3個月內建置完成急診室之門禁管制、裝設警民連線電話、配置24小時之保全人員,同時配合張貼反暴力之海報,並且應於半年之內,將診療區與候診區作業空間明顯區隔,使之分別擁有各自獨立空間,減少看診干擾,防杜暴力事件。


衛生署並強調,為了確保醫院急診室之工作人員以及患者人身安全,未來相關安全防暴措施,將會納入醫院評鑑基準,或者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加以明文規範,以便有效減少急診室暴力之事件發生。

 

 

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50304265/112011030300195.htm

l

酒客互毆送急診突襲醫師滿臉血

 

·          2011-03-03

·          中國時報

·          【洪璧珍/彰化報導】

     彰化縣一日凌晨發生急診室暴力事件,員生醫院急診醫師左立青為盧姓患者診治時,遭喝醉酒的許姓男子闖入嗆聲,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原本躺在病床上的盧男,竟也跳起來助陣,兩人聯手把左醫師打得滿臉是血,右額縫四十多針,因顱內出血尚未脫離險境;許、盧被依現行犯逮捕,以傷害、毀損罪嫌移送法辦。

     警方調查,廿四歲許譯壬與廿一歲盧建宗,前天凌晨在某KTV飲酒作樂,三點多帶著醉意,分別開車載女友前往一家汽車旅館休息;因旅館只剩最後一間房,兩人不滿與櫃檯人員起衝突,並拿起滅火器當武器,混亂中插梢被拔掉,盧男與一名服務生吸入滅火器粉末造成吸入性嗆傷。

     業者報案警消趕到時,盧男已由許男送往員生醫院急救,服務生也自行到員榮醫院掛急診。警方調查,盧男一到急診室,即躺上病床,護理人員推入急救區,由四十歲的左立青醫師診治,許男坐在候診椅上脫掉上衣,護士見他渾身酒味,要為他量血壓;那知他竟一手掀掉注射椅,開始失控搗毀急診室物品。

     警衛上前制止,竟被他追打;躺在病床上的盧男聞聲跑出來,左醫師也跟出來把盧男叫回治療室繼續診治;不料許男竟跟進來對左醫師嗆聲,並開始對他動粗。護理人員與警衛進來護衛左醫師,誰知躺在病床上的盧男,竟也爬起來為許男助陣,兩人把左醫師逼到牆角後,隨手抄起一旁器物朝他攻擊,左醫師滿臉是血,還被不鏽鋼泡鑷罐K中。

     警方趕抵現場當場將許盧二人逮捕,先將盧男後送彰基醫院診治後,才由警方帶回調查;許、盧酒醒,對於事發經過,為何攻擊醫師?一概推說「不記得、不清楚、沒印象!」

     也遭攻擊的護士與警衛,偵訊時將過程說得清清楚楚,加上監視錄影畫面,把兩嫌行凶過程全都錄了下來,讓警方依法送辦。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22386/IssueID/20110303

鬧急診室打醫師2醉男挨告

2011 0303

【孫英哲、張景閎╱彰化報導】彰化縣員林鎮兩名男子前天與其兩女友人,酒後到汽車旅館開房間,遇上客滿,竟抓狂衝入櫃檯亂砸,拿滅火器噴人,卻嗆傷自己,想不到兩男被送醫後,竟大鬧急診室,將醫師及護理人員打了一頓,直至警力趕至將兩人制伏。兩人酒醒雖對犯行後悔,訊後被依毀損、傷害罪嫌法辦。

致腦震盪及瘀傷

被打的員生醫院急診醫師左立青,因腦震盪及多處瘀傷,右額頭縫四十針,昨被送回彰化基督教醫院觀察。他說,為保障急診安全,他堅持對打人男子提告;護理人員昨回想時仍心有餘悸說:「太可怕!」
昨凌晨二時,男子許譯壬(二十四歲)、盧建宗(二十一歲)與其兩名女性友人共乘一車,喝酒唱歌後,要到汽車旅館開房間,但因客滿兩人不悅,衝入櫃檯砸東西、拿酒瓶要砸人。
盧男拿滅火器要攻擊服務人員,不慎噴出大量乾粉,盧因吸入乾粉不斷咳嗽,友人停止打鬥,將盧送醫。

「我是立委兒子」

醫護人員將盧推入診間,許男在護士替他量血壓時,脫去上衣向醫護嗆聲謊稱「我是立委的兒子」,隨後又衝入診間,拿醫療器材砸醫師,又揮拳猛打醫師,而躺病床盧男見狀,起身一起打人,待警力趕到才將兩人制伏。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痛批:「救人性命的急診室竟傳暴力事件,很痛心!」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6186668.shtml

醉漢發酒瘋 打傷急診醫師

 

【聯合報╱記者何烱榮/員林報導】

2011.03.03 03:04 am

 

彰化縣員生醫院急診處醫師左立青,前天凌晨3點多搶救酒醉患者盧建宗時,盧建宗竟和朋友許譯壬發酒瘋,聯手把左立青打到顱內出血住院,兩人被警方制伏,依傷害毀損罪嫌移送法辦,左立青無端被打,讓醫護人員氣憤地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警方調查,許譯壬(24歲)、盧建宗(20歲)前天凌晨3點多,和女友到員林鎮風采汽車旅館要開房休息。服務員表示沒房間,兩人要求「喬出1間」被拒,竟衝進櫃台又打又砸,許譯壬還拿起滅火器,雙方拉扯時,許譯壬拉開插銷,盧建宗吸入不少滅火器粉末,痛苦不堪,許譯壬等3人將他送員生醫院急救。

不料,當左立青 醫師急救盧建宗時,許譯壬卻發酒瘋毆打醫院警衛,闖進急診區咆哮、亂摔醫療器材,左立青開口制止,許譯壬立即揮拳打掉他的眼鏡,躺在病床上的盧建宗也跳起來,兩人聯手毆打左立青,還拿鋼杯砸他。左立青的右額撕裂傷縫了40多針,進一步檢查才知顱內出血,急送彰基住院觀察。

兩人並對趕來處理的員警嗆聲,許譯壬拿數位相機,對著員警反蒐證;兩人被員警壓制、逮捕,結束鬧劇。有人在網路貼上2名青年大鬧員林鎮員生醫院急診處的短片,還暗示是彰化縣某立委的兒子酒後鬧事。消息很快傳開,讓當事人很困擾,他表示:「我根本不喝酒,這兩天也跟朋友去登山,不在員林。」。員生醫院公關江世民也澄清說,酒後鬧事的青年,是姓許、姓盧。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0&CID=135978

 

急診室暴力加重醫護壓力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2011/03/03台灣新生報

急診又見醫師遭民眾毆打事件,台灣急診醫學理事長蔡維謀昨(2)日表示,急診室的醫師、護理人員都需值夜班、假日班,且很多時候救治的都是重症患者,辛苦之中若又要擔心被打,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壓力,協會呼籲杜絕暴力事件再發生。

急診環境惡質,離職率也相當高,蔡維謀表示,急診品質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希望法律能做些規範,也希望強制配合急診室有24小時的保全人員或是駐衛警,以保障安全。

台灣的急診室是屬於開放空間,有些人則會當作通道來使用,使得急診室變得很複雜擁
擠;急診也常見一人生病、全員出動的情形,建議只留照顧人手,以維急診室的環境。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6216364.shtml

百大良醫 遭病患家屬痛毆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袁志豪/連線報導】

2011.03.17 02:46 am

 

○○八年入選商業周刊百大良醫的肝膽腸胃科 楊姓醫師,日前疑因醫療糾紛,在醫院內遭病患家屬痛毆,對方還要護理人員當場下跪; 楊姓醫師身心受創,事後請假至今。醫院報警,警方將循線約談凶嫌到案。

新店耕莘醫院兩名護士前晚向碧潭派出所報案,指本月十日晚間六時二十分,一名年約廿歲的男子,

 

受辱的護理人員隱忍幾天後,覺得不能姑息暴力,前天到派出所報案。有知情網友 三月十四日晚間在臉書上留言後,獲不少網友留言聲援醫師。署名Che Feng的網友在臉書上留言說,「在失敗的教育體系下產生出來的人,對護理人員能痛出拳頭,糟糕的傢伙。」

警方調查,遭毆打的楊姓主治醫師風評極佳。醫院說, 醫師慘遭毆打,事後向醫院請假一周,預計下周銷假上班。

楊姓醫師沒有醫好他的外婆,還讓她因此中風、病情加重為由,在醫院內痛毆醫師右臉和肚子各一拳後;又要護理站內的四、五名護士下跪,並叫囂要她們跪到他外婆醒來。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1/6228299.shtml

毆打醫師雖道歉 涉恐嚇難撤案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新店報導】

2011.03.23 02:57 am

 

2008年入選商業周刊百大良醫的新店耕莘醫院楊姓醫師,本月10日晚間疑因醫療糾紛,在醫院內遭一名病患家屬痛毆,對方還叫護理人員當場下跪,但護理人員並未下跪。經本報獨家報導後,痛毆醫師的男子已向楊醫師道歉,醫院也願意撤回恐嚇告訴,但警方表示恐嚇罪屬公訴罪無法撤案。

耕莘護理人員得知後,向警方表示會在法庭替這名男子求情,希望能原諒他一時過錯。

新店警分局碧潭派出所表示,痛毆 醫師右臉和肚子各一拳的20歲男子,消息見報後上周私下到醫院醫師道歉, 醫師並未提出告訴,是醫院護理人員報案被病患家屬恐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