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健保免於破產?
沈富雄
健保調整部分負擔爭議尚未平息。健保局又再度提出健保費率調漲方案,媒體形容這是「一波未乎、一波又起」。在媚俗的政治文化下,調漲保費如同加稅,犯政治之大忌,衛生署必定遭受諸多批評。然而挽救健保讓其免於破產命運.在縮減支出各種用盡方法之後,除了調高部分負擔和保費之外,還能有什麼仙丹妙藥可以挽救健保。
以台灣每年醫療支出佔GDP比例和OECD國家比較,台灣只有百分之五點多,遠低於美國百分之十二、德國百分之十、法國百分之九、日本百分之七點多。若不考量醫療品質,就醫療費用而言,台灣健保是相當廉價。國人因為「太」習慣享受廉價的健保,已經失去思考「付出與得到」的成本計算,一聽到「漲價」,自然反應就是「反對」。殊不知,三代健保制度改革、門診自付額或是保費調漲、無非希望讓健保能永續經營。如果健保破產,民眾看病完全自費,動輒數十萬的醫療費用恐非民眾所能負擔。一年區區數千元保費與數十萬醫療費用之間取捨,民眾如何選擇,不言可喻。如果在政治力的扭曲之下,費率不能做實際成本調升,卻還必須維持一定水準的醫療服務,長久以往,必定入不敷出,產生財務黑洞,勢必由政府編列預算吸收。綜觀世界各國,健保的財源只有兩種,不是稅收,就是保費收入,不管何者。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由全民共同承擔。
為何搶救健保只有調漲費率一途呢?因為即使再健全的健保設計、必面臨許多自然因素造成醫療支出增加,除非控制支出總額,減少服務品質,否則最後是必須調高費率。第一、隨著入口自然成長,醫療支出必定增加。
第二、人口老化造成斟療費用迅速膨脹。依OECD國家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平均的醫療支出是非老人的四倍,而從八十四年迄今台灣老人人口從一百六十三萬增加為二百萬,人口老化造成醫療支出增加,這是健保費率必須重新精算的主因之一。
第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老人壽命延長,其使用醫療時間自然拉長,相對的醫療支出也會增加。第四、物價波動,物價指數上漲,醫療費用自然也水長船高。
以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例,近幾年也是虧損累累,日本國會最近也在修訂當療制度改革法案,用意在「抑制社會高齡化導致醫療費用急遽增加,藉提高自付比例與保險費,俾使健保財政免於破產。」其具體措施有:
一、受雇者之住院部份負擔由二成提高為三成。
二、七十歲以上老人由免部分負擔提高為一成,兩萬所得者為二成。
三、保費計算改採年總所得為基礎,費率提高為百分之八點三。日本自一九六一年即實施全民健保,其對財務控管經驗自然勝於台灣,然其挽救健保財務危機,也只是增加部分負擔減少醫療浪費及調高保費。
全民健保具有社曾保險的精神,即所謂風險分攤。年輕人有能力工作、賺錢,分擔老人、小孩的醫療風險。健保實施時,二十五歲至六十四歲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之扶養比,八十四年為六點八,今年為六,顯示台灣能夠賺錢的人越來減少,消耗醫療支出之老人都不斷增加。繳費的人減少,需要醫療的人都增加,要維持健保收支平衡又不降低醫療服務,自然只有增加部分負擔或提高保費。健保實施八年,所欲調整保費幅度只有百分之十一,引發之風波都讓行政院難以抗禦。試問,未來三十年內,二十五歲至六十四歲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之扶養比,可能減為二,兩個年輕人必須負擔一個老人的醫療費用,健保若要維持平衡,健保費率的調整必是以倍數計算。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有遠見的政治家不能不未雨綢繆。
健保改革無非為了健保的永續經營,然而卻是動輒得咎,果真署長難為,難怪屢屢辭職求去。健保若未杜絕屢屢應調漲保費的政治風波,必須有健全的財務設計,故三代健保改制,不能只做枝微末節的修改,必須從結構面,進行全盤改革。而朝野立委當以專業作為考量,不能一味反對,以政治力扭曲健保的費率計算,如此健保才得以永續經營,免於破產之命運。
(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