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IC卡與病患隱私權益?
健保局即將在七月一日陸續發出健保IC卡,但包括病友團體、人權團體及工人團體等單位,都擔心IC卡中若有涵括持卡人就醫紀錄或重大傷病等病歷資料,勢必曾往就醫過程中曝光,尤其是涉及個人隱私或性方面的疾病,將毫無隱瞞地暴露在不相干的醫護人員面前;他們強力要求衛生署在保護病患隱私的安全機制未建立前,健保IC卡應暫緩上路 。
由於健保IC卡即將上路,醫師立委高明見昨舉辦「健保IC卡與病患隱私權益」公聽會,針對健保IC卡政策所所引發的爭議,特別是如何維護病患隱私權,邀請各界座談。
主持人高明見表示,以他行醫四十年的經驗,經過與會人士的意見交流,讓他深深自省:一位神經外科醫師為女性病患開腦瘤時,該不該看她既往婦產科的病歷?同樣的,健保IC卡是否一定需留下病患的就醫紀錄,也值得深思。
愛滋病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維指出,健保局在推動IC卡替代紙卡之前,未傾聽民眾的聲音即貿然實施,誠屬不該,尤其是IC卡內將登錄病患既往就醫資料,殊不知,即使因普通疾病看診,但過去接受整形、人工流產,或有精神病、愛滋病等重大傷病,也可能呈現在醫護人員面前。他以愛滋病患為例,以前看感冒不需出示重大傷病卡,未來健保IC卡實施後,可能連看感冒都需被轉診到教學醫院,連基本的就醫權都遭到歧視。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任何春爽也強調,最近政府相繼推動建立全民指紋檔案,並對公務人貝忠誠考核,都在擴張政府對人民的監控,而健保IC卡則更進一步檢視人民 的身體歷史。她說,過去民眾可透過異地就醫來避免熟識人知道自己病情隱私,但是健保IC卡卻把個人就醫資訊統一整合起來,連家族病史也讓人無所遁形;她認為,即使健保IC卡可能做到儘可能資料不外洩,但個人隱私權不能因看到的人多人少、人親人疏而有區別。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吳佳臻和台北市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代表張貴英都強調,在國人窺視心理下,與性有關的疾病常被媒 體曝光,成為大家嘲弄的話題,不少明星為此捨健保或以假名看自費,就是 擔心隱私曝光;因此,她們強 調,若健保IC卡反而造成侵害個人人權,就不應該上路。
除了特殊病患的就醫權、隱私權可能遭到侵害外,全國總工會代表吳海瑞也擔心。健保IC卡如果記載持卡人有無重大傷病,屆時僱主可能透過管道,取得員工的健檢資料,讓受雇者的飯碗不保。不過,負責承製健保IC卡的東元電機智慧卡事業部經理江亢辰強調,健保IC卡聘請國外安全顧問提供避免資料外洩的安全機制,讀卡時至少有三道安全關卡,若有外力介入或駭客入侵,資料會自動銷毀。
對於各界對健保IC卡可能洩漏病人的病情,中央大學產經研究所教授劉靜怡和政大法律系教授郭明政都認為,現有的醫療法、醫師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都不足以保護個人病歷不致外洩;但由於修法緩不濟急,鄭明政建議,把所有健保資料都屬秘密保護範圍,否則依刑法洩露秘密罪論處。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專委劉佐國則強調,個人病歷內容是否登載應先徵得病患同意,也就是個人資料的自決權需受尊重。
立委龐建國則表示,健保IC卡實施之際,是否就是電影「全民公敵」時代的來臨,除了應確保病患的隱私外,政府有關單位更應避免健保資料與其他可加值利用的保險業者掛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