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人大鬧診所

                                                                                    王英明  醫師

   「醫師,你的石門水庫沒關。」

   「醫師,你長得好醜啊。」

    診療室裡並非只是病懨懨,即日起,「並非兒戲」由醫師坐鎮,看病,也看情。   

     兒科或家醫診所裡,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些令人好氣又好笑的「小煞星」在診察室現身;無論什麼年代,無論小病人怎樣一批一批地長大。

    所謂小煞星,就是來看病時,在小小的診所,跑前跑後、翻箱倒筴、大呼小叫,鬧個不停的小朋友。

    這些小病人,有的是要看病的,也有只是「跟屁蟲」(即使只有一個小孩要就醫,很多家庭每次都是全家總動員),有時他們只單獨出現,有時「流浪三兄妹」一起來──三個都是一個模子,那就更鬧熱滾滾,令人苦不堪言了。

    他們有個特點,就是一進門,我立即會「聽」到他已經大駕光臨,本來是還算安靜的診所,這時候開始嘈雜起來。

    他(因以小男孩居多)多半先在候診室繞場跑一圈,乒乒乓乓,讓人側目,接著他會擅自推開診療室的門,看看裡面在做什麼,然後就直接衝進來,不管是否有別人在看病,先踩踩體重計,跳上診療床,再拉任何可以垃的抽屜、推開任何可以開的櫃子。

    如果瞪眼喝令他出去,他會像老鼠般,一溜煙跑了,但要不了一分鐘,卻立即又閃身進來。

    只要是還沒有輪到他看病,他必然兩眼骨碌碌東張西望,看有什麼事情可做,譬如在候診椅爬上爬下,撕毀牆壁上各式衛教公告、身高貼尺或廣告紙,或是用手刮診察室的隔間牆,從前面刮到後面,要不然就去注射室搖晃椅子或病床,真是一刻都不得閒,怪的是,家長常常都沒有要去嚴厲制止的意思。

    好不容易真正輪到他要檢查了,本來一副啥咪攏不驚的樣子,現在卻開始手抓腳踢,不是說要上廁所(其實是尿遁),就是放聲大哭不肯坐上診療椅,令人無法相信就是剛才縱橫天下的那個「皮」小弟,真是「未看一條龍,看病一條蟲」。

    當然也有的仍然老神在庄,但就不肯好好坐著聽診,故意粗聲用力呼吸、抓你的鬍子、打開書桌抽屜、拿起辦公桌的電話亂按,讓妳手忙腳亂、啼笑皆非。

    最糗的一次是,有一個小朋友突然指著我的鼻子說:「我看到醫帥鼻孔有一塊鼻屎。」還有一個小男生很嚴肅地說:「醫師你的石門水庫沒關.我趕緊低頭看,果然只拉一半,另外一個小女霸王很好奇地問我:「醫師你的頭髮怎麼那麼少,你長得好醜啊!」聽得我面紅耳赤,雖然說的是實話,但也不必那大聲講出來嘛。

    更驚險是一個才兩歲的小病人:不但每地方亂闖,而且還自已推開大門,走出診所到大馬路,怪的是其家長完全不知道,還在聊天,後來別人告訴她,她才匆匆跑出去找,還好沒出意外。

    面對這些讓我心神不寧的小病人,我雖然臉色蒼白,甚至牙齒癢癢的,但還是必須在家長面前強顏歡笑。

     有道是,不可以指責別人的孩子;如果路見不平,想命令他乖一點,不要亂跑亂跳,影響了別人,家長聽了可能會覺得有失顏面,何況另一方面,說不定家長也暗自嘀咕:「我孩子又沒怎樣,醫師幹嘛那麼兇?」

     現代的年輕父母,管教孩子跟以前的人已大不相同:很多人是完全放任,所以小孩在公共場所毫無規矩,別人看得都皺眉頭了,他們也無所謂:出有些是堅持不能太兇,一定要溫溫柔柔地跟孩子講道理,讓他自己收斂,不可以逼他。不過孩子年齡那麼小.怎麼聽得懂呢?況且有些孩子確實是磨人精,隨時像有用不完的體力,作父母的每天吼孩子,到最後已沒精力或懶得再吼她了:

     對於這此,小搗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再憋氣練忍功,還有就是盡快檢查完畢 一直要到把他送走了,才能鬆口氣。

     足堪苦慰的是,生了病,體力還那麼充沛,搗蛋如昔,可見問題並不嚴重。所以對愁眉苦臉的父母,我常會安慰她們:「你看,他雖然發燒,可是還東跑西跑,所以沒多大要緊啦,很快就會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