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病人真好命
王英明
我過去的一個病人舊識,移民紐西蘭數年,最近突然返台。原來他因為喉嚨哽到魚刺,非常難過,專科醫師剛好去渡假了,要幾天後才會回來。他不耐等候,便乾脆搭飛機回台灣。他抵台才兩小時就看了耳鼻喉科醫師除去魚刺,而三天後又搭機返紐西蘭時,那位渡假的醫師還沒回來上班呢。
這幾年,我診所的病人,全家移民美加紐澳的相當多。他們寒暑假回台,有空來找我時,提到國外看病的不便與昂貴,都十分感嘆過去人在福中不知福。美加的大醫院通常只有住院,不設普通門診。先進國家醫師的診察及各項住院費用極高,如沒有保險,是生不起病的。確實如此。有一位女老師帶兒子去洛磯山玩,兩人都因因蟲咬過敏看醫師,光診察費就要八千台幣(不包括拿藥)。還有一個太太因子宮外孕臨時開刀,住院只三天,全部賬單竟高達台幣十萬。
加拿大與台灣同是「官辦全民健保」,他們規定病人不能去大醫院就診(除非急診),也不能直接看專科醫師(如胃腸、胸腔、耳鼻喉科)。要看專科,或由專科醫師治療多久,一定要先得家庭醫師同意,再指定轉介,且時間屆滿就要再回來診所治療。轉診通常要等上兩個月才排得上,很多開刀常等到半年後。看病雖有保險給付,拿藥卻必須全數自費;檢驗都有連線,如做過某檢查,最近就不可以再重複。
他們民眾平日都在固定的家庭醫師門診看病,除非得到新舊兩邊醫師的允許,想更換診所並不容易。很多醫師為防止醫療品質降低,如所照顧的病人數目已經飽和,就不再接受新病人。他們社會大眾對門診一般疾病都有基本共識,亦即生病大多有一自然過程,更換醫師並無幫助,所以他們會耐心由同一位醫師治療。而想看病並不簡單,要先預約,門診下午六點就關門,週末週日大多休診;病人到急診室,除非是生死存亡關頭,等四小時才見到醫師,是非常普遍的事。
反觀在台灣,不管是否假日、24小時內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民眾可以隨時選擇任何大小醫院診所、任何科別、找任何醫師看診;只要對治療不滿意,馬上就可再另找一個醫師;只要覺得某一檢查有疑問、不放心,就可以由第二家醫院再排一次。不少人因過份著急,在五天中看四次醫師,並免費重複拿各種藥物(只須少許部份負擔),吃不完的藥,還可賣給藥房。難怪移民的人要說「台灣的病人真好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