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檯上睡醫生
許文德 醫師
拜讀「待產室裡睡翻天」(聯合報 繽紛版 1月11日)之後,不覺挑起當年在產房睡覺的回憶,身為一位婦產科醫師,產房不僅是產婦生孩子的地方,更是婦產科醫師長年工作的場所,因此,婦產科醫師不但呆在產房的時間比一般人長,對產房也有一份特殊的的感覺,至於在產房睡覺的經驗,更是比一般伴產的準爸爸者多出一籮筐。
實習醫生醫學院畢業後,若打算當婦產科醫師就得先到醫院的婦產科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而顧名思義婦產科除了看婦科疾病之外,當然就是幫產婦接生,當年的受訓醫院同一期的住院醫師有四位,因此平均四天得值一次班,輪到值班當天就留宿醫院的單身宿舍待命,一旦有急診或產婦要臨盆才由產房護士打電話到宿舍叫醫生來接生,正常的狀況下,護士會估量準時間,約在臨盆前的二十到三十分鐘之前打電話過來呼叫,拿捏得準確的護士更可以把時間控制得剛剛好,不多叫醫生多浪費一分鐘,也不至於遲到,恰恰好趕在胎兒的頭冒出產道口時,讓醫生恭逢其時,接個正著。
但是並非每個產房護士都那麼有經驗跟準確的判斷力,以致常常會發生誤差,不是叫得太晚,讓胎兒不得不由護士代為接生,就是叫得過早,醫生被叫到產房一、兩個鐘頭後胎兒才生下來,過猶不及,無論太早或太晚都可能出問題,但護士的水準不齊又無法苛求,加上有時產房內擠滿七八個待產婦,護士也無暇判斷哪位產婦會先生產,又會在多久之內生下小寶寶,這時值班的醫師只好親臨產房坐鎮,以防萬一有任何狀況時可以立即處理。
住院醫生的一天是從早上七點的「晨間病例討論會」就已經開始,會後整天在門診、開刀房、產房跟病房之間跑來跑去,到了晚上原該回家躺在舒適的床上養精蓄銳,可是一旦輪到值班的晚上,卻又不得不留在醫院的值班室待命。沒事時當然可以跟夜班護士聊聊天、吃點零食打發時間,但人畢竟不可能不睡覺,尤其第二天一早仍要繼續上班,只好找個空的待產床偷偷睡一覺,有時待產床全部滿床,卻又累得撐不住,就只能趴在護理站的桌面睡,有時連護理站的桌子也被待班的護士先「睡走」了,這時若非坐在椅子上練睡功,就只得兩腳八字開地躺在空出來的生產檯上補眠,睡相實在難看,幸好每個產檯之間都有屏風隔開,還不至於醜態畢露,唯獨被產痛折磨得痛苦難熬的產婦不時會發出慘不忍聞的哀嚎,初期還真不容易入睡,但一段時間之後,哀嚎聲總是不敵睡魔總是,無論多吵我就是有辦法在產檯上安然入睡。
不過,有一回主任半夜來查他的指定病人,查到我睡覺的產檯時,護士一時失察讓他走了進來,主任見到躺在床上的是自己累壞了的小醫生,用食指豎在嘴巴上要護士噤聲,等出了產房才開玩笑地問護士「這位孕婦的肚子這麼扁,預產期到底是什麼時候?」,我雖被消遣卻渾然無覺,直到第二天護士交班時才把這個笑話告訴我,可見產房雖充滿待產婦此起彼落的陣痛哀嚎,卻依舊是個可以酣然入睡的好地方,又豈止產婦的伴產先生睡翻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