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會沿革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83.9.17 成立 

u       健保提前7年實施!

    民國75年2月當時行政院長俞國華宣佈西元2000年台灣將實行「全民健保」。後來,受到在黨的壓力,俞國華院長復於民國78年2月又宣佈提前至84年開辦「全民健保」,郝柏村院長一上台又於民國79年6月裁示83年開辦「全民健保」,為了政治因素及選舉的獲勝,把原來規劃公元2,000年才實施全民健保提前至1994年,提前了7年匆促開辦。

u       台北市基層醫療協會82年醫師節誕生

台北市基層醫療協會在幾位熱心的醫師,因感於基層醫療逐年的萎縮(例如北而開業醫師由民國76年佔26%每年減少1%至民國82年的21%),以及醫療環境變化迅速全民健保立法在即的壓力之下,在心中仍有白色恐怖的陰影之下,在82.11﹒12醫師節,毅然成立台北市基層醫療協會。

台北市基層醫療協會成立之初主張

1.健全約醫療體系建立金字塔型的醫療網。

2.分級診療一落實「轉診」制度。

3.同病同酬。

4.以成本會計的原則來規劃全民健保。

雖然立法院通過四級轉診但健保局未依法行事

全民健保法立法院83.6.23完成初審87.7.16二審完成、83.9﹒口三讀通過,在立法過程之中,關於「轉診」問題,由本會主導在關中立委主導與各黨協商之下越距就診的比例由「政府版」的20%、25%、30%、35%改為20%、30%、40%、50%,然而在財團強力的運作之下,假借「民意」的反彈在84年5月2日中央健保局逕自以行政命令把四級的轉診制度改為了二級,由210元150元80元和50元改為100元與50元二級,大醫院的「鯨吞蠶食」門診的理由是住院給付太低,要用門診的收入來補貼住院的虧損。在世界其他國家醫療支出之中,住院支出的比例:門診支出的比例為60:40而在台灣為35:65,其實是因為住院的支付太低,再加上沒有轉診制度,造成門診的浪費,所以門診支出比例變較高(一次門診支出在基層平均300多元而在醫學中心為1300多元,若把慢性病排除,在大醫院中每次門診的支出也在500多元)。

u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因協商對策的需要因應而誕生

  為了能爭取參加「健保」的各種協商發言機會,由「台北市基層醫療協會」的主要幹部,再結合全省各地(北、中、南、東部)的基層幹部,毅然於83年9月11日成立「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成立大會之時,當時的衛生署長張博雅、經建會主委蕭萬長、…等貴賓皆蒞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