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 頸 寶 寶

    健兒門診時,媽媽抱怨,寶寶怎麼仔細看起來愈覺得寶寶的臉蛋不對稱,眼睛也大小不同。

    醫生 若懷疑寶寶是有斜頸(俗稱「歪脖子」),會建議轉診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如照r頸部超音波

    斜頸的成因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結構性及非結構性。

   
結構性的斜頸

  通常都為骨頭方面排列的問題所造成,常見約為發生在頸椎部分的脊椎側彎。

   非結構性的斜頸

   則泛指一般的姿勢性斜頸現象,例如肌性斜顫。肌性斜頸扁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小兒科斜頸種類,他的成因為控制頭部動作的一條主要肌肉。胸鎖乳突肌發生短縮、肥厚或是有些硬塊分布在整條肌肉上,造成頭無法直立在身體的中線處,偏向一例或轉向另一例。若施力拉回中線,則會感到肌肉拉緊的阻力。肌性斜頸的元兇﹁胸鎖乳突肌為一條控制頭部動作的肌肉。右胸鎖乳突肌收縮會造成頭偏向右側且轉向左側,左胸鎖乳突肌則作相反的動作。

    但一般肌性斜頸的成因很多,包括胎兒在媽媽肚子中的姿勢不良、雙胞胎因長期子宮內擁擠環境所致及原發性的胸鎖乳突肌肥厚變短。至於胸鎖乳突肌為何會原發性的肥厚至今機制仍不明。

    斜頸寶寶的一般特徵除了頭部轉動受限外,併有常常轉向某一例卻不願意轉向另一例的情形;兩邊臉型不一樣大小,尤其是眼睛大小眼。而在脖子的肌肉上可以摸到突起的硬塊,可能只有十塊或多塊。脖子肌肉上的硬塊 ,要經醫生用超音波檢查過後有無纖維化的現象方可以決定治療的方法。

   斜頸寶寶的治療愈早開始治癒的希望愈大。治療的方法有以下的幾種:

  1. 硬塊按摩方式:依 垂直肌肉的走向,深層肌肉按摩。

  2.  
  3. 超音波軟化硬塊組織:若硬塊組織太大且纖維化,嚴重的影響到頭部的動作,則建議以外科手術方式取出硬塊組織。

  4.  
  5. 肌肉電刺激:利用功能性電刺激,讓健側的肌肉收縮將頭部拉回正確的位置。

  6.  
  7. 被動的牽拉運動:經診斷為右斜頸寶寶,因頭部會有偏向右邊且轉至左邊現象,所以被動的牽拉運動為將寶寶的頭推向左邊且轉向右邊。左斜頸寶寶則作相反方向的動作。但被動的垂拉運動必須經過物理治療師指導應注意事項後,家長方可在家自己執行。

  8.  
  9. 主動的動作誘導:利用有聲音或者是色彩鮮 豔玩具,誘導寶寶將頭主動轉向患側。

  10.  
  11. 平時長時間的正確擺位:寶寶睡覺時,儘量讓他趴睡,患側的耳朵朝上。抱寶寶時,右 斜頸寶寶抱在左手;左斜頸寶寶抱在右手,讓寶寶聽到媽媽的聲音主動的將頭轉向正確的位置。

  12.  
  13. 頸圈的固定:利用有固定效果的頸圈將頸部維持在中線的位置上,需要長時間的配戴。不過一般仍 以鼓勵主動的動作為主。


    
家長細心觀察加上第一線醫生(小兒科健兒門診)注意,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的斜頸的寶寶都有不錯的效果,尤其即早轉診(復健科)做進一步檢查及物理治療師的評估,選擇適合寶寶的復健治療方式及教導家長在家應注意的事項,確實的幫你的寶寶作牽拉運動及正確的姿勢調整,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最後少數才需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