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眩暈(2 )
人體平衡系統的生理與病理
葉大偉 醫師
人體的平衡靠著視覺、本體位覺和內耳的前庭功能來維持,內耳又稱「迷路」(
Labyrinth )。 知名作家余秋雨刊載於 11 月 5
日的聯合報副刊的「千年巡拜」中提到了令人暈眩的克諾撒斯宮殿,他寫道:「故事說,當初這個米諾斯宮殿裡關了一個半人半牛的怪物,每年要雅典送去七對少男少女作為犧牲供奉。
有個叫希薩斯(Theseus
)的少年下決心要廢除這個惡習,與父親商量要混跡於少男少女之中上克里特島,尋隙把怪物制伏。這件事情凶多吉少,父親約定,他會在海崖上時時眺望,如果有一條撐著白帆的小船出現在海面,證明事情已經成功;如果順潮漂來的小般上掛的是黑帆,那就說明兒子已經死亡。兒子在米諾斯宮殿裡制伏了怪物,卻走不出迷宮一般的道路,而米諾斯王的女兒卻看上了他,邦他出逃。誰料這對戀人漂流在大海的半途中,公主突然病亡,這位青年悲痛欲絕,忘了把船上的黑帆改掛白帆。天天站在崖石上擔驚受怕的父親一見黑帆只知大事不好,立即跳海自盡,而這位父親的名字就叫愛琴。…」上面這個淒美的故事中迷宮有一特色,即一旦進入後便將沿著迷宮的螺旋通道前進,
而永遠也找不到出口, 這也是為什麼迷路(Labyrinth
)在拉丁語是表示小徑的意思了。醫師研究人體的迷路(內耳)功能往往因其複雜難懂而不得其門而入,就像少年
Theseus
迷失在迷宮小徑般。同一天副刊報紙的另一角也有一篇題目為「聽懂文生的聲音」的文章,講的是印象派畫家文生梵谷(
Vincent Van Gogh
)的故事,現代的醫學考証認為梵谷罹患的是美尼爾症,由他的書信中得知他在日常生活中常受困於耳鳴眩暈。名畫「星月之夜」甚至被耳鼻喉神經耳科醫師解釋為美尼爾氏症發作時,因左耳病變產生的逆時鐘回轉,所以在畫中可見波浪狀旋渦迴轉。因為耳鳴、耳閉塞感和聽覺過敏這些困擾更讓他割下左耳送給心愛的妓女,而和另一畫家高更住在一起常常吵架,則更是刺激了眩暈的發作。大一時在學生宿舍聽著克昌自彈自唱著「
stary stary night, turnyour platette blue and gray... 」, 當時只覺得民謠歌手
Don Mclearn 的這首「 Vincent
」旋律優美好聽極了,卻不知道這歌曲裡男主角竟有如此悲涼的一生。
內耳的前庭感受器共有兩種五處,包括每個三個半規管的壺腹塉(
crista ampullaris )共三個和耳石器(圓囊、橢圓囊)的斑點( macula
),其中三半規管負責角加速度、角減速度如旋轉、俯仰及側滾這些非直線運動的感覺;耳石器中的圓囊負責上下,而橢圓囊負責前後的直線加速度或減速度運動的感覺;等速度則不會剌激前庭系統。內耳前庭把人體受到的重力和加速度的剌激傳到中樞神經系統,
首先傳到腦幹的前庭神經核( vestibular nuclei ),
再整合眼球和本體感受器傳來的訊息,並傳送到五個部位:
1.大腦皮質,解釋頭位和認識方向。
2.小腦,負責肌肉協調作用以維持平衡。
3.眼球肌肉,以保持視域。
4.脊髓,可保持肌肉張力以維持姿勢。
5.迷走神經核,維持正常胃腸蠕動。
人體若有病變影響了正常的平衡系統,前庭神經核接受了不平衡的訊息則會發生以下的狀況:
1.大腦皮質,解釋為頭暈、眩暈。
2.小腦,會導致運動失調(ataxia)。
3.眼肌神經核之興奮而引起眼振(nystagmus)。
4.脊髓之興奮而引起正位反射(righting reflex)。
5.迷走神經核之興奮而引起反蠕動導致噁心、嘔吐。
此外小腦還會發出訊號來壓制正常側內耳前庭的功能,使左右側不會那麼不平衡,以促進中樞神經的代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