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融合細胞病毒(RSV)

─冬天造成嬰幼兒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

                          郭明裕  醫師

    呼吸融合細胞病毒(RSV)是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細小支氣管炎肺炎最主要病毒,和麻疹、腮腺炎皆屬於副黏液病毒,但歸在易侵犯肺部病毒的一支。此病毒於1956年在黑猩猩發現,同時又在發現者布勞特醫師(Dr﹒Blount)身上感染,1961年發現它在嬰幼兒冬天的細小支氣炎與肺炎佔有率高達57%。

    目前已知此病毒為90-13Onm的中型單鍵RNA病毒,分為A、B二型,A型似乎比較重要而常見。外層包覆一層脂醣蛋白F 和G ,蛋白G 可附著在宿主細胞上,而蛋白F 可穿透細胞形成融合細胞,對溫度敏感,超過37°C即不能存活,易被酸破壞,也不耐冷凍與融冰環境,只適合存活於人體細胞而不易在蛋胚胎生長,此點與流行性感冒病毒不一樣。

    一歲前約有2/3嬰兒已受感染,到了二歲可達100%感染。歐美國家每年冬天從川月流行至隔年3周的5個月,在台灣則約往後移1-2個月。如果早產或有慢性肺疾(BPD)時,第一年因感染RSV再住院率高達40%。每年在美國有300萬個兒童感染,9萬人住院(約為感染者的3%),4,500位嬰兒因此病毒的肺疾死亡。母體保護抗體約在2個月後即很少了,所以約在嬰兒的2-7個月大最易感染RSV的細小支氣管炎或肺炎。傳染途徑可經由飛沫傳染或早的接觸感染,可知育嬰中心或生活條件較差的家庭最易感染

    一般此病毒易造成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壞死或腫脹,分泌黏綢的痰,造成呼吸有痰聲或氣道阻塞,或甚至呼吸困難、喘鳴。哈佛大學的小兒感染科主任麥克因托許醫師(Dr﹒Mclntosh)甚至提出RSV造成一歲以下的細小支氣管炎,可能是日後1-5歲幼兒氣喘致因的來源,理由有(1)在嬰兒的細小支氣管上可看到病毒與免疫球蛋白的破壞與沈積。(2)打了RSV抗原,再感染RSV的細小支氣管炎反應較厲害。(3)1七成幼兒氣喘病兒常可追溯到1歲以前和現在有相同RSV感染。(4)在RSV細小支氣管炎的嬰兒分泌物上可發現RSV引發的過敏球蛋白IgE抗體。

    臨床上可看到一歲以下嬰幼兒每年11月以後開始有流鼻水、鼻塞、咽喉炎,繼之咳嗽與低度發燒,有些嬰兒開始有痰聲或氣管囉音,如果更厲害者就會有喘鳴與呼吸困難。x光上的表現約有10%。正常,50%充氣過度,50-80%氣管顯影加厚成問質性肺炎現象等。一般如果1-4個月大嬰兒又合併結膜炎則應注意可能是披衣菌造成的間質性肺炎,此時即須用紅黴素治療。如果合併白血球下降、腸阻塞、肺炎、肺積水,則應想到細菌感染,應便用抗生素治療。RSV細小支氣管炎住院嬰兒死亡率約為2-5%。造成一歲以後的再復發喘鳴或氣喘的約有33-50%。

    治療上以氧氣治療與溼氣治療(即氧氣帳)最主要,另外點滴與胃管餵食也很重要,用以改善嬰兒營養併防止嘔吐。至於嚴重病例,要注意監視血氧濃度,以及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Ribavirin),至於類固醇與抗生素皆沒有可靠療效以資証明。一般嬰兒可讓身體的頭部提高10-30傾斜度,以防嬰兒猝死症。

    預防上,可以鼓勵餵食母奶以降低一歲以前的RSV感染,以及一歲以後的氣喘發生比率,這在氣喘與母奶相關性研究中也得到相同結論。另外儘量在1-5個月大,每月打一劑免疫球蛋白IVIG(Respi Gam)來降低呼吸道與中耳感染,但因使用不便且不是單株抗體,效果較差。目前有一種IMIG(Synagis),則因是單株抗體比(Respi Gam)強50-100倍可降低RSV 55%住院率,故效果好,且只要肌肉注射使用方便,但對RSV最易造成的嬰兒中耳炎則較差。目前五劑打完約須美金4,500元,但卻可省掉住院費用的70,000元美金應還划算。至於疫苗的開發,目前仍有很大的副作用問題仍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