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結紮後遺症】

     靠荷爾蒙  不應動刀

許文德醫師  890914

拜讀高中老同學林正權醫師,有關輸卵管結紮後遺症的文章,「皮膚不好精神不濟  無關結紮」一文(聯合報  9月14日),我有一些回應。老同學為了避免結紮的後遺症,特地訂出獨門的「結紮守則」,但是,這些守則之中,除了「未成年者及婚姻亮紅燈者,不紮」,較少爭議性之外,其他兩條守則,顯然都值得討論。

關於第一條「只生女兒,沒生兒子的媽媽,不紮。」,在當今男女平權的社會,這樣的守則既不合時宜,也非婦產科醫師所應言,畢竟「男孩、女孩一樣好」不僅是口號,更在現實生活中一再獲得證實,醫師豈可開時代倒車?

再如第三條「獨子不紮」,雖可以理解,但卻加上一句「不管媽媽是不是已更年期」,則難免狗尾續貂,一者,更年期的女性受孕率原本極低,再者,更年期婦女距離生育期及最後一次的生產,多半已有一段歲月,這期間若要結紮早就結紮了,否則就一定另採其他較少麻煩的方法避孕,怎麼可能到了更年期,才尋求結紮避孕?

守則之外,林醫師的標題雖然宣稱「皮膚不好精神不濟 無關結紮」,又談到「邁入中年的婦女,荷爾蒙逐漸衰退,身心經歷難以捉摸的變化」,且文章所提到,這些因懷疑結紮後遺症,而前往就診的婦女,若非「四十五歲」,就是「兒孫成群的老婦」,對這一年齡層而有這些酸痛、失眠、精神不濟症狀的病人,結紮絕非短期間內的事,豈可能邁入中年以後,結紮的後遺症才忽然冒出來?何況這些症狀,顯然比較像似荷爾蒙短缺,而非結紮之故。

對這些中年而疑神疑鬼,卻又遍查無任何內科疾病,而不得安寧的婦女,婦產科醫師第一步應該做的是,抽血檢驗她們的荷爾蒙濃度,如果有短缺,就先行補充荷爾蒙,一面治療,一面觀察病人對藥物的反應,多數都能獲得良好的療效。

醫師尤其不能順著病人的外行臆測,一味只在結紮的後遺症上頭打轉,病人的症狀當然得不到改善,最後只好送進開刀房白挨一刀,如此一來,雖可增加醫院的荷包,又能博得病人的歡心,所謂「順主人意,是好師傅。」,醫病皆樂,但這樣的治療真的合理、有效嗎?

所謂「絕大多數病人竟然因開刀而豁然痊癒,快樂回家」,但個人卻從未見過此類的醫學報告,推測病人之所以快樂回家,恐怕只是開刀時的麻醉藥尚未完全消退的影響,因此,不僅老同學「多年來心中仍是一團謎」,對此種開刀治療的神效,我心中同樣也是一團謎。

許文德h050@ms26.hinet.net

許文德婦產科診所 院長   嘉義市公民大學  講師